强化科技治污 优化监管方式
我市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本网讯(记者张楠)白鹭、苍鹭、灰鹤……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潮河边觅食、筑巢。近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也现身滦平县,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所。
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6,同比下降12.7%,在全国168个城市排名第18名,PM2.5平均浓度2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达标天数居全省第二;1—5月,入北京、天津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15个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8个地下水国考点位环境质量考核达标率保持100%。
良好的生态环境源于精细的综合治理。今年上半年,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运用技术手段,强化科技治污;强化工业领域治理,完成7家涉VOCs企业综合治理,对243条道路、85个施工工地开展“颗粒归仓”减尘攻坚行动,强化露天焚烧监管和散煤复燃管控,强化机动车污染管控,加快提升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加强环保绩效创A调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点、难点问题。
同时,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滦河、潮河、辽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项,目前在建6项,强化潮河流域总氮污染防控;加强凌汛期水质管控,加密超标断面水质监测和问题排查;深化流域联建联防联治,深化“两市三区”合作交流,推进建立滦河流域联防联控机制。
此外,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全面加强工业等5个领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大宗固废堆存场所排查整治;推进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险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持续推进废铅蓄电池排查整治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解决美丽乡村“材料式”验收问题,探索建设美丽乡村整县建成长效管理平台。
在监管方式上,优化监管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完善潮河“一河一策一图”方案,推动建立市、县、企业三级为主体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开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百日攻坚;推进生态环保全民参与。此外,市生态环境部门还持续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申报国家第二批CCER审定与核查机构,进行排污权交易改革,推进排污权金融赋能,全力保障建设项目落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