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马思稳,通讯员蒋珊)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困难人员就业0.4万人……从政策护航到精准帮扶,从服务优化到技能赋能,再到创业引领,今年上半年,我市大力开展“紫塞就业创业提质行动2025”行动,强力推进就业支持计划、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提升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计划、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计划、“紫塞工匠”培育计划五大计划,就业工作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策是稳就业的坚实后盾。
我市用足政策全力稳岗拓岗,加力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11个政策性文件,从加强惠企稳岗、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就业援助、实施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体系。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0.67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7800万元,帮助2万余家经营主体稳信心、稳预期、稳岗拓岗。
在政策托底的基础上,我市更注重精准发力,让每一个有就业需求的群体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围绕春招黄金时段,深入各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日千万招聘”等系列活动。落实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1131”实名制服务,政策宣传6000余人次,推送岗位近2万个。持续巩固“线上直播+线下招聘+探企带岗”服务模式,每周至少开展两期线上“直播带岗”活动,每周参加承德电台专题就业栏目,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364场,提供岗位3.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001余人次。突出抓好农民工等群体就业,联合发改委等10部门出台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五条措施,巩固京津承定期互访、信息共享、岗位需求清单每月传送等机制,推广“河北福嫂·热河嫂”家政服务品牌,举办“河北福嫂进京津”对接交流会暨招聘会等京津冀招聘活动32场,京津新增输出就业2.6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54万人,脱贫人口就业19.4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9.36万人的100.2%,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精准帮扶离不开高效服务的支撑,我市以创新举措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推动“承才金街”就业服务平台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延伸应用,平台覆盖企业个人会员15000余名,发布岗位需求1300余条。加快基层就业平台扩容提质,出台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二十一条措施,因地制宜推进“市县零工市场+乡镇(街道)零工驿站+村(社区)就业服务点”三级网格矩阵建设,已建成乡镇(街道)标准化零工驿站124个、村(社区)零工服务点106个,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零工驿站乡镇街道全覆盖,2026年底前实现零工服务点村(社区)全覆盖。
就业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技能水平的支撑,我市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为劳动者插上职业腾飞的翅膀。
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全面摸排培训需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培训模式,聚焦防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六类重点群体和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开展各类培训9203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53万人的60.1%。
创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我市以多元激励点燃创业激情,让更多人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鼓励创业带动强化激励引领。持续打响“承就你”创业服务品牌,围绕DeepSeek等前沿技术应用,举办“承就你”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60场,创业服务3.13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497.8万元,扶持创业207人,带动就业608人。加快推进市大创园优化提升,新增15个创业项目经评审入园。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