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莹)8月2日,兴隆县六道河镇思家岭村的晨色刚漫过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陈连枝的电动车已经碾过干燥的村路。前一晚刚把77名村民安全送到六道河中学安置点,她沙哑的嗓子还没歇过来,今天,村里最后51名滞留村民,必须在风雨来临前全部送出山。
“带上换洗衣物,车马上到!”她挨家挨户叮嘱。村口很快聚起了人群,这个总人口335人的村子,常住的230人里,大半都是中老年人。手里攥着简单的包袱,眼里藏着对家园的不舍。
11公里外,从六道河镇卫生院出发的一支由医疗人员和公卫人员组成的医疗卫生工作团队正往村里赶。他们带着常用药品,既要送药上门,还要在村民全部转移后开展消杀。
“我婆婆的降压药吃完了,咱这儿有吗?”“给我拿些退烧药吧,昨天晚上有点儿发烧。”看见医务人员带着药品进了村,几个村民围了过来,工作人员登记后把药一一递到手里。
“这辆车先送8位老人。”陈连枝招呼着,91岁的王桂兰被儿媳韩素云小心扶上医疗队的车。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徐吉望着村外崎岖的路说:“大巴车不好进,用小车分送。”很快,乡政府的救援车、包村干部的私家车全动了起来,车轮碾过尘土,载着牵挂往村口赶。
“1、2……49?还差俩!”村妇女主任李丹急切地说。陈连枝心里咯噔一下:“准是那老哥俩!”电动车又往村后高坡冲,果然看见韩立成和张宝富蹲在院外。
“预报说雨要来了,你俩咋还不走?”陈连枝劝道。韩立成梗着脖子:“我守着家,下雨我自己会跑。我家现在还有四五十只鸡鹅、猪和狗咋办?”他的妻子、母亲、姐姐都走了,他偏要留下。旁边的张宝富说:“家人都转移了,我放心,不用管我。”而第一辆车里的韩素云正是他媳妇。
两人一个比一个倔,陈连枝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急在心里,却也懂他们——这片住了一辈子的家园,让人舍不得。
工作人员轮番劝说,从雨情说到政策,从家人牵挂讲到安全隐患。看着大家忙前忙后,张宝富先松了口:“行,我走。”下山经过碎石坡,他频频回头,“这里以前是庄稼地,种了一大片山楂树……”
山坡上的劝说持续了70分钟,韩立成终于点头,上车前反复叮嘱:“你们一定记得帮我喂牲口啊!”陈连枝往他们手里塞了两袋应急食物说:“路上饿了先垫垫。”
11时03分,最后一辆车启动了。车轮扬起尘土,车窗外,消杀人员背着喷雾器走进村庄,消杀液体的味道渐渐散开。
车里的老哥俩没怎么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熟悉的房屋、果树、石阶,眼神里藏着千言万语。
半小时后,车辆到达安置点。张宝富下了车,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跟同村的老乡住在了一个屋里,也找到了先前抵达的家人。韩立成则继续前往9公里外的前苇塘村投奔亲友。
村民全转移了,陈连枝又给消杀人员指引路线。她抹了把额角的汗,心里踏实了:“我是党支部书记,是共产党员,每个村民都是我的亲人,他们安全我就放心了。”阳光下,村头的老槐树静静地立着,等风雨过后,再迎大家回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