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娄丽双)7月28日清晨,兴隆县朱家沟村的洪水稍退,54岁的村民谢长才站在自家民宿门口,望着山下一片狼藉的村庄,眉头紧锁。他家的民宿建在村东的高坡上,洪水没淹到这儿,成了村里少有的“安全岛”。
“王大哥,带着孩子过来吧,我这屋多,能住下。”谢长才挨个儿找到房屋被冲毁的乡亲。很快,七八户人家陆续赶来,有人背着简单的行李,有人怀里抱着孩子,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茫然。谢长才把他们领到客房,又从储藏室搬出货架,“米、面、咸菜都在这儿,灶房能用,大家轮流做饭。”
没了电,民宿里点起了蜡烛。昏黄的光线下,十几个人围坐在堂屋,你擀面,我烧火,孩子们在角落安静地啃着馒头。“长才,这都是你准备开店用的东西,我们吃了,你咋办?”有人过意不去。谢长才挥挥手:“店啥时候不能开?眼下人没事最要紧。”
7月29日,谢长才揣着两个馒头出了门。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泥泞,挨组查看情况。在山顶用塑料布搭的棚子里,找到了几位浑身泥污、面带憔悴的乡亲,他声音沙哑地说:“下山吧,去我民宿,有吃有住。”
7月30日下午,民宿的院子里,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村民张建才蹲在储藏室门口清点物资,手里捏着一袋米晃了晃说:“还有一袋米一袋面,够吃几天,园子里的青菜长得旺,不愁没菜下锅。”他抬头望向村口,眼里有光,“这两天政府已经开始往村里送物资了,咱们互相搭把手,啥坎儿过不去?”
堂屋里,蜡烛换成了应急灯,几位妇女正围着桌子择菜,这样的画面在安静的村庄里,格外暖人。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