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莹,通讯员魏明良)8月8日,兴隆县六道河镇安营寨村村部的灯亮堂堂的,灾后重建的机械也跟着嗡嗡启动,泥泞的村路上又有了生气。这光亮与忙碌的背后,是国网兴隆县供电公司挂兰峪供电所团队的日夜奋战,而无人机架线这项“黑科技”,更是在抢修复电中派上了大用场。
这场硬仗要从7月27日说起。特大暴雨突袭兴隆,挂兰峪大鹿圈525、青拨514两条主干线路1400余基电杆,70%被冲毁。面对严峻灾情,连续三年冲锋在抗洪保电最前沿的“老兵”杨文静,迅速集结起一支48人的“抢修铁军”。他作为一名党员,精准调配人员物资,身先士卒,带领队伍钻进沟壑纵横的受灾核心区。“沟岔密布,那就一段段啃,最多的一天,我们同时铺开七个作业点。”杨文静说,以前的抗灾经历让他在各个环节都摸到了“抢时间”的诀窍。汛期来临前,他就根据前一年的现场经验,提前备好最适合复杂地形的抢修车辆和设备。“汛情发生后,我们趁着政府修村路的时间,就组织人员恢复主干线路。村路一通,立马再抢修分支,每个环节无缝衔接,复电一刻也不耽误。”杨文静说,“有时候实在来不及,我们就找铲车,自己开路,就是要抢时间。”
抢修复电的工作强度很大,杨文静和队员们每天只睡2—3个小时,饿了啃面包,渴了喝凉水,长时间浸泡在泥水中,个个成了“泥人”。“累是肯定的,但我们是共产党员,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事,一刻也不敢歇、不能歇。”杨文静抹了把脸上的泥,眼神格外坚定。
党员的担当,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头。村民们自发地送来西瓜、热水,有的还主动帮忙清理现场杂物。通过日常网格化服务打下的基础,杨文静和供区百姓们早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再加上没日没夜干活的拼劲儿,深深地打动了村民。“路一修通,电力的人立马就到,这速度真快。”坝尺沟村党支部书记丁卫国由衷赞叹。
历经六天六夜的鏖战,8月3日傍晚6点30分,挂兰峪供电所辖区的3个乡镇全部实现复电。然而,战斗并未停歇。8月4日,杨文静来不及喘口气,带队又支援到六道河镇重建一线。六道河镇安营寨村的泥泞路上,机械轰鸣。钩机奋力清除半米深的淤泥,推土机来回平整路面,吊车稳稳吊起崭新的电杆。杨文静和同事陆宜航紧盯着施工进度,汗水在他们晒黑的脸颊上划出道道痕迹。“多台机械协同作业,就是为了抢出时间。”杨文静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异常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抢修复电中,杨文静和陆宜航还首次将无人机架线技术应用到抗洪抢险中。“我们这山多、河多,以前人工架线绕山路、涉河水,一天最多铺300米,现在无人机飞一趟就成,为复电争取了大量宝贵时间。”陆宜航介绍。凭借这一“黑科技”加持,团队克服暴雨、淤泥等困难,在36小时内完成了1.5公里10千伏线路、22基杆塔的架设任务。
“我们和洪水赛跑、和时间赛跑,就是为了能早点复电,就算只能提前一秒也要竭尽全力去抢。”杨文静说,“现在,已进入灾后重建阶段,我和同事们将继续守在一线、干在一线,为老百姓重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让鲜红的党旗在保电最前线高高飘扬。”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