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管陈子
夏日的双桥区贾营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漫步村庄,绿树成荫、碧水潺潺,一座座干净漂亮的农家院在青山绿水间依坡而建,党群服务中心党旗飘扬,村民图书室宽敞明亮,休闲广场上老人孩子其乐融融……这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正是贾营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的生动注脚。
位于双桥区东北部的贾营村,村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334户、1136口人。近年来,这个有着46名党员、167名爱心志愿者的村庄,先后摘得承德市志愿服务示范社区、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贾营村凭借健全组织体系、整合资源、优化服务项目以及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显著成效,奋力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
走进贾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墙上整齐排列的二维码格外醒目。“每个二维码对应一名党员,扫码就能看到党员包联户、服务事项等信息,群众还能在线测评党员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贾腾飞介绍,这是村里“‘1+N+7’党员联万家”服务品牌的创新实践。
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贾营村创新推出“1名党员包联N户村民”的服务模式,配套建立一户一挂牌、一周一联系、一月一入户、一季一总结、一年一实事、一事一记录、一级一研究的“七项机制”,让党员当好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监督员、服务员。通过这种机制,村民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目标。
村民积分制的推行更让乡村治理有了“新抓手”。村里设立“红黑榜”,将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纳入积分管理。村民贾大爷笑着说:“现在大家比着做善事、比着搞卫生,村里风气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乡风文明的种子在贾营村落地生根,离不开特色活动的滋养。每年正月十六,村里的志愿者们都会收集米豆,村民自发拿出大枣、花生、核桃等食材,熬制一锅香喷喷的“百家粥”,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中。这碗承载着邻里温情的粥,已成为村里传承“孝老敬老”美德的鲜活载体。
每月1日和15日的“敬老餐”更是雷打不动的暖心约定。村里为老年人准备营养午餐,每月15日还邀请理发师义务理发、协调卫生院免费体检。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志愿者将热乎的饭菜直接送到家中,让10多名残疾人也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生活更有滋味。这个集理论宣讲、图书阅览、文体服务于一体的阵地,每年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等活动150余场。村民们在这里读书看报、参加技能培训、排练文艺节目,业余生活愈发多彩。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曾经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沿途新装的路灯照亮村民出行路,播撒的花籽绽放出缤纷色彩,见缝植绿建成的村间小公园成了休闲好去处。“现在运花苗的货车进出方便多了,环境好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经营花卉大棚的村民贾保增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如今的贾营村,通过人居环境示范院落建设,昔日杂乱的村落变得整洁有序,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其间,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更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打卡”。
从党员联户的精细治理到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从生态改善的宜居环境到多元服务的民生温度,贾营村以实干笃行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