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光明之路 “老兵”永不褪色——记承德市优秀共产党员、国网围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陈立
2025-07-21   10时35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王畅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层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一条条输电线路犹如人体的大动脉,将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确保“大动脉”顺畅运行,靠的是电力部门千千万万的守护者,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供电分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陈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输电线路就是光明之路,一定要守护好!”这是陈立对班组成员经常挂在嘴边的叮嘱。他每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跋山涉水对辖区内1307.192公里的输电线路进行巡视消缺工作,保障全县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班里人曾这样评价他:“一年365天,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去年就休息了15天,还是他感冒得肺炎住院的时候。”

对于电力工作,陈立原本是一个“门外汉”。2021年,曾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的陈立军转业入职国网围场供电公司,从军营到地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传承。他深知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刚性要求。他坚持每天最早来最晚走,案头上一摞摞的工作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内容和学习心得。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陈立就成了输电专业的行家里手,全县辖区内的输电线路明细台账更是熟记于心。常年早出晚归、日晒风吹的巡检消缺工作,让陈立黝黑的皮肤和那洁白的牙齿形成了鲜明反差。

2023年8月21日凌晨1点多,塞罕坝地区某段线路因雷击跳闸无法送电,陈立获悉后立即带领班组成员钻进齐腰深的山林。雨大路滑山路难行,他们摔倒爬起来继续走,就这样用手电筒沿线排查故障点,2小时内快速排除并维修3处因雷击破损的绝缘子,第一时间恢复供电,保障了坝上地区旅游季正常供电秩序。

“1300余公里的输电线路地势多样,单靠人力巡视消缺往往力不能及。”正是这样的经历,让陈立陷入了思考。在那之后,他线上查资料、线下咨询业内外专家,实地考察、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一种更快速高效的解决办法:利用最先进的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既可以及时发现线路隐患缺陷,又能提升运维检修的工作效率。

2023年,陈立在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范围内首次成功使用无人机在输配电线路廊道内喷洒阻燃剂,利用带电机器人对输配电线路进行绝缘包覆工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更合理高效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损耗,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和经济效益,切实有效地为塞罕坝地区森林草原防火和管辖内输电线路设备建立了安全屏障。

几年来,陈立始终发扬军人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以身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敬业奉献精神,先后高标准完成了应急抢修、塞罕坝绝缘化改造、防火通道治理等工程,完成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保电任务50余次,所带班组两次被评为先进班组。

“群众的事无小事,党员就要做到心中无私、大爱无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立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和群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疫情防控期间,陈立响应组织号召,积极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防控队伍,始终冲锋在防控第一线,帮助群众做好防疫生活双保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要从小播种。连续4年,陈立受邀担任围场一小、围场二中的国防教育课辅导员,先后为3000余名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益宣讲,生动的演讲深受在校师生的喜爱。

群众有困难,陈立冲在前。2021年3月,河北省34岁的晁某身患恶性肿瘤,且上有两代老人需赡养,下有两孩要抚养,沉重的负担让其无力医治。陈立核实情况后,在网上帮助晁某发起水滴筹,共筹款近4万元,暂解其燃眉之急。2022年9月,他又为患病的陈某筹款近2万元。截至目前,陈立个人累计社会慈善捐款达1万余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时刻牢记使命、坚定党性、锐意进取,全心全意做一名心系群众、敬业奉献的新时代供电‘守卫者’,一名党和国家放心的忠诚‘老兵’。”陈立的话掷地有声。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