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端口“齐开花” 百姓出行更安心
2025-04-10   09时39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李亚冰


当下,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而充电端口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补给站”,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在我市,新能源充电端口建设正加速推进,为居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镇设施全覆盖 居民出行更便捷


“以前开新能源车出门,最担心的就是找不到充电桩,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公共充电桩,充电省时省力又省钱。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开着新能源车,去了好几个景点,别提多方便了!”4月1日,在双滦区大贵口村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刚给汽车充电完毕的村民肖浩东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国网承德供电公司着力构建高质量充电设施服务体系,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充电设施服务向县乡延伸,打通充电设施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1月底,该公司率先在冀北地区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乡镇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203个乡镇共建成400余台公共充电桩,涵盖了乡镇政府、村委会、供电所、主要交通干道区域。


为了让车主消除“充电焦虑”,承德供电公司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检查各充电站运行状况,并在节假日期间增派值班人员、增加巡视轮次,确保广大用户在春节期间平稳绿色出行。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充电设施总充电次数达2.11万次,充电总量达51.76万千瓦时。


市区端口不断扩容 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操作很简单,每个端口都有专属数字,回家后,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到楼下,插上电、关上锁就可以了,这些充电装置可自动断电,无需担心过度充电等问题。”在双桥区福地华园小区,电动自行车车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充电桩1块钱可充电4小时,比在家里充电更实惠。


如今,在市区各个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已然成了“标配”。有的通过原有车棚改建,有的在栅栏旁、居民楼外的墙角,这些充电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


“对于原有自行车库的小区,我们将其充分利用,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而对于没有公共空间建设规模化充电场所的小区,则统一划定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安全区域,设置符合安全条件的小型集中充电点,安装充电桩或充电插座。”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建设了1.2万余个充电口,实现了充电网络的初步布局,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需求。后续还将根据各小区实地条件及居民诉求扩大安装范围。


政策支持规划引领 推动绿色出行长远发展


为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完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建设”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规划引领方面,充分考虑充电设施建设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预留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中的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可根据服务半径和使用需求,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在交通枢纽和人员密集场所规划设有充电桩的社会停车场用地;按照加油站布点规划,要求在加油站用地内设置一定规模的充电桩。


在规划制度管理方面,我市出台的《承德市城乡规划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新建大于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项目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住宅停车率不小于100%。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方面,我市在规划条件出具时对配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时,对项目配套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和充电设施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规划阶段落实到位。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