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做“减法”,生态保护做“加法”——我市四张“生态网”实现生态监管提质减负
2025-11-16   10时17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张大硕)建立24小时大气指挥调度和水环境综合监管平台,扎实高效推进各类交办问题整改,加大非现场执法监管手段应用,精准帮扶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监督检查做“减法”,科学布局监测网、精准强化管控网、完善细化督查网、织密压实执法网,在保护生态安全上彰显新担当。

实现监督检查“减量”与生态保护“提质”的双赢,科学精准的监测是首要前提。我市科学布局监测网,构建了涵盖大气、水、噪声、生态、农村等多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助力污染全过程精准监管;实现市、县、乡三级大气污染因子动态监控,水质调查分析、溯源管控“一张图”。

有了监测数据的“火眼金睛”,还需从源头明确管控边界,让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我市精准强化管控网,深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将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181个环境管控单元,每一个单元配套一张“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项目准入底线,从源头上筑牢生态防线。

源头管控明确后,高效的督查机制是推动问题整改、确保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我市完善细化督查网,创新方式方法,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整改预警提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督察整改工作程序,实施挂账督办、全程跟踪、台账推进和验收销号“四步工作法”,构建发现问题、推进整改、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模式;对督察重点关注内容和风险隐患及时分析研判,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级各部门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问题。

督查发现问题,执法保障落实,而柔性执法的推行,则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实现“减法”背后的实效。我市织密压实执法网,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柔性执法。“十四五”期间,发现并帮扶解决各类环境问题7555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058件,2025年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2022年分别下降81%和54%。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