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干群同心携手攻坚有序有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2025-10-09   11时19分 浏览次数:

聚力重建复家园 同心奋进拓新局

我市干群同心携手攻坚有序有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本网讯(记者张丽莉)秋收时节,在兴隆县挂兰峪镇四拨子村,4000多米新打通的栗园作业路,保障栗农们的板栗、核桃能顺利归仓;在滦平县金沟屯镇,技术人员仔细检查房屋地基、墙体、梁柱等关键部位,全面评估房屋的受损程度;在兴隆县六道河小学,经历洪灾后的校园如期迎来秋季开学,琅琅读书声再次回荡校园……洪水退去后的土地上,重建的号角已然吹响,从电力通信到基础设施,从居民住房到产业恢复,干群同心共同绘就以民生优先的重建家园新图景。

面对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连续奋战,广大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社会各界快速反应、纷纷驰援,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灾区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地查看房屋、河堤、桥梁受损情况,与受灾群众交流,询问生产生活恢复情况,征求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成立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承德市2025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为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份方案是行动指南,更是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彰显了党带领人民战胜灾难的坚定信心。

“路通了,心里就亮了!”一场洪水给兴隆县杨树沟村带来不小创伤,如今通组路全部恢复通行,还修建了便民桥和便民道,村民老李脸上又重燃希望。重建,先从打通血脉开始。我市将基础设施恢复作为重建工作的先行军,交通、电力、通信等生命线的迅速恢复,为后续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我市受损公路路线1296.31公里已全部抢通;162座受损桥梁已恢复通行能力;757.64千米受损电力线路已恢复正常供电;16690.59皮长公里受损通信线路已恢复通信;修复受损农户自备水井1931眼、农户水窖95座,修缮改造受损饮水工程427处,受灾群众饮水问题已得到安全保障。

住房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所在,为此,市住建部门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制定8张工作表,成立207个排查鉴定小组,依据《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对166个乡镇1822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排查,共鉴定受损农房14748户,群众100%签字确认,未发生任何信访舆情。同时,成立8个督导检查工作组,先后派出120余人次到10个受灾县区开展受损农房鉴定复核,协调解决农房恢复重建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同步开展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过程中的技术服务指导,帮助受灾县区加快工作推进。按照省、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要求10月底前完成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我市积极引导支持农户灾后恢复重建,住建部门积极提供技术指导,驻村干部和帮扶企业统筹协调农村建筑工匠和建筑材料,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恢复重建家园热情高涨,氛围浓厚,于9月底前完成C级危房维修加固和D级危房拆除工作,D级危房重建开工率达到90.75%。

“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桌椅等教学设施,历经20多个昼夜赶工,学校终于能如期开学了。”正如兴隆县六道河小学校长赵志军所说,如今整洁的校园,和之前受洪灾冲毁的校园形成鲜明对比。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在133所受灾学校、幼儿园,施工人员日夜赶工清淤消杀,修复教室的墙壁和桌椅,7.64万名学生已全部正常开学;335家受损医疗机构,通过设置村级临时和过渡服务点、乡镇巡回医疗服务、县级派驻巡回服务和县级医院兜底保障等方式恢复医疗服务功能;26家受灾养老机构全部完成修缮;受灾的文化广电设施、景区景点也在稳步推进,托起社会正常运转和民生保障的底线,也托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秋收在即,我们要帮助村民们抢通栗园道路,保障栗农们板栗、核桃归仓。”挂兰峪镇是兴隆板栗主产区之一,面对栗园“路不通”的难题,市、县两级驻村帮扶工作组与爱心企业携手发力,抢通了栗农们的秋收之路。为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我市加快修复损毁农田及田间道路、灌排、配电等设施,优先支持受灾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受灾地区种子化肥等农资供给,强化科技帮扶和一线技术指导;优先恢复受灾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渔业等生产设施,及时补栏增养。开展果园排水、清淤、清园消杀和改良土壤等果园恢复维修工作,尽量保产保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为重建园区做好整体规划和品种选择,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9月3日,全市金融助力灾后恢复重建暨政银企精准对接会议召开,各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支撑。我市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强受灾工业企业电力、热力、燃气、水、通信等生产要素保障,尽快恢复企业厂区内基础设施,并鼓励金融机构组织产融对接,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据了解,全市128家受灾工业企业目前已全部复工复产,全市676家受灾商贸网点已复市674家。

从灾后初期的紧急安置,到党员干部的带头冲锋,再到重现生机与活力。没有一蹴而就的重建,却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克时艰打好重建“同心战”。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