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消费焕新·开放提质·民生增效,我们邀请到承德市商务局副局长宋艳芝女士就相关内容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宋艳芝女士进行发布。
宋艳芝: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代表承德市商务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商务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十四五”以来,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商务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锚定“消费焕新、开放提质、民生增效”三大核心方向,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在促进消费、对外贸易、外资外经、园区建设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商务动能。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成果。
一、围绕“消费焕新”激活力,融合型消费生态逐步形成
——消费场景多元融合。“全承钜惠”品牌效应明显。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资源组织开展7期系列活动,发放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消费券,拉动直接消费8亿元,带动社会消费20亿元以上。汽车促销活动成果丰硕。2021年以来,连续安排汽车促消费资金,开展惠民车展、汽车下乡、新能源推广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拉动汽车销售1万余辆、14.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5.1%,较2021年增长33.2个百分点。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初见成效。推荐金龙商业街、普宁小镇等18个场景入选省级夜经济标志性打卡地;鼎盛文化产业园、隆化温泉康养成为省重点打造和培育的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
——消费供给提质升级。以旧换新成效显著。组织促消费活动2145场次,2024年使用补贴资金3.22亿元,直接拉动消费25亿元。2025年以来,使用资金4.7亿元,销售36亿元,消费潜能充分挖掘。净菜进京持续推进。推荐鑫达商贸等5家企业获评“河北净菜”品牌授权企业。组织特色产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产销推介活动50余场次,直接拉动销售600余万元。兴隆山楂、围场胡萝卜等净菜产品亮相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河北净菜宴及国家部委展示展销平台,广受好评。承德品牌影响增强。鼎盛元宝街获评省级商业示范步行街;宽广超市入选商务部“诚信兴商”典型案例;争列国家级绿色商场1个、五钻酒店4个,中华老字号1家、河北老字号8家,为全市消费供给提质升级注入了强劲品牌动力。
——新型消费潜能释放。农村电商活力凸显。制发政策文件,举办电商文化节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电商直播助农50余场次,电商培训30余场、2万人次,3个案例获评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12人获评河北省农村电商带头人,激发电商创业就业热潮。企业平台成长迅速。2021年以来,引进培育电商龙头企业32家,其中,年网络零售额超千万的4家。建设电商产业园5个、公共服务平台4个,培育画木兰、兴隆山楂、金山七品等区域品牌,打造“全承游”等电商平台。13家企业获省级电商相关荣誉,隆化获评“2023亚洲电商产业带示范基地”。零售规模大幅增长。全市网络零售额由2021年72.1亿元提升到2024年底123.26亿元,年均增长19.5%。
二、聚焦“开放提质”强动能,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完善
——对外贸易稳步推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钒钛钢材、农产品等出口持续增长,2024年机电产品增长128.7%、钢材增长142.9%、农产品增长11.7%。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到2024年,进出口业绩企业142家;重点打造平泉食用菌、兴隆板栗2个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培育建龙特钢、华都、舒适、钒钛新材料等超亿元生产企业4家、超千万元企业41家。跨境市场扩容增效。到2024年,贸易伙伴达到175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12.8%;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76%;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1.1%;传统市场与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72%和33.9%。平台建设合作深化。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促进贸易合作交流,引进大龙网、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外资外经扎实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坚持外资专项工作机制,畅通引资通道;搭建“外资企业直通沟通渠道”,提供即时服务。对外投资稳中有进。累计实现对外投资额1558.5万美元,全市对外投资企业达到13家,组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外资增长态势向好。新设外资企业逐年增多,从9家增加到20家,实际使用外资由2022年1922万美元提升到2024年4735万美元,年均增长57%,总量和增速均实现良好预期。
——经济开发区扩能升级。主要指标平稳增长。经开区营业收入由2022年1149.5亿元,提升到2024年底1465.3亿元,年均增长12.9%。园区空间有效拓展。2023年1月营子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省级经开区增至8家。同年,经开区全部完成调扩区。到2024年底,8家经开区规划面积81.39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土地29.69平方公里,实现了“瘦身强体”。服务质量逐步提升。2023—2024年,推进丰宁、隆化、平泉开发区“改革创新示范园区、服务质量提升”改革试点,探索实践“入企执法检查备案、5+5工作机制、信用园区”等特色经验做法,为全市复制推广提供重要基础。
三、立足“民生增效”固根基,惠民型服务网络逐步健全
——便民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争取省级资金850万元,建设生鲜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86个,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200余家,覆盖主城区及重点乡镇,购物、代收快递等服务更加方便居民生活,服务居民近50万人,购物环境和商品丰富度显著提升。
——县域商业规模逐步壮大。制定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组织县(市)分类分批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8个、乡镇商贸中心186个,补齐县域商业设施短板。我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获省委宣传部通报表彰,平泉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按照“限上抓增长、达限抓入库、近限抓培育、新建抓跟踪、样本抓提升”思路培育市场主体,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从2021年226家增至2024年380家,县域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商贸物流体系便捷提效。持续巩固“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城乡高效配送”等工作成果,引导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整合供应商、批发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建设和完善物流集散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加快推进以托盘循环共用为重点的物流标准化与绿色发展模式,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提高转运效率,逐步降低物流成本。
各位媒体朋友,“十四五”期间商务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与参与。目前,与发达城市比,我市还存在消费基础薄弱、开放水平不高、园区功能不完善等短板和不足。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继续以“消费焕新、开放提质、民生增效”为工作方向,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稳步增进民生福祉,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更大的商务贡献!
主持人: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题的记者举手示意。
承德晚报记者:您好,刚才发布中提到了“十四五”以来承德在外贸外资领域成绩亮眼,请问有哪些关键举措支撑了这样的发展?
答:感谢您的提问。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核心是我们在外贸外资领域持续攻坚,精准发力。
在外贸领域,我们聚焦三个“关键抓手”。一是抓服务优化。与承德海关、金融部门建立“外贸加油站”服务便捷窗口,实行“一企一员”“一单一策”一站式服务。搭建进口集采平台,以优秀企业为主体统一采购,并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对接港口简化进口操作流程,提供信用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减轻企业压力。二是抓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与德国科隆展、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重点展会,引入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推动承德龙工场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运营。引导企业赴中亚、东南亚、美国布局海外仓,开拓海外市场。三是抓企业赋能。举办通关便利化、出口退税、信用保险、跨境人民币等培训会;加大海关AEO宣讲,对13家成长型企业重点培养,提高企业信誉度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创新二手车出口模式,拓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出口业务,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在外资领域,我们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一是建强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外资工作专项机制,统筹市场监管、发改委、外汇、税务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重点企业直达”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设立外商投诉专线与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诉求。二是释放政策红利。编制《外商投资指南》,采取“线上精准推送+线下上门宣讲”模式,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三是优化外资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外资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依托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不见面审批”。联合仲裁委为外资企业量身定制法律服务方案,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覆盖企业“设立—运营—投资—扩张”全生命周期,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承德新闻网记者:“全承钜惠”作为我市促消费的创新品牌,有哪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接下来是否会延续品牌效应,开展类似活动?
答:感谢您的提问。“全承钜惠”之所以能成为“消费焕新”的标杆品牌,拉动直接消费8亿元,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多元协同”的保障机制。我们成立了“市政府统筹+商务局牵头+县(区)落实”的三级专班,政府负责政策设计与活动监管,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配套,企业承担优惠让利与场景落地。创新采用“财政+金融+企业”资金池模式,既有效减轻财政压力,又实现单场20余倍的资金撬动效应。二是落实了“精准适配”的实施策略。围绕民生需求构建全场景服务体系,设置20元至5000元的多梯度消费券,覆盖商超、餐饮、汽车等多个业态,既满足日常刚需,又联动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为本地商户精准引流。三是构建了“政策互补”的消费格局。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将非国补类商品纳入补贴体系,与“以旧换新”政策形成“大宗靠国补、日常靠地补”的互补格局,通过优惠叠加进一步放大惠民效应。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全承钜惠”品牌效应,拓展活动维度,聚焦融合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县域消费等领域,促进消费升级,实现惠企惠民。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关注及嘉宾的详实发布和细致解答,以上就是本场发布会全部内容,感谢各位出席。发布会到此结束。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