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24-31456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农工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很好,非常符合承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发展实际。近几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认真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较为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缺乏、垃圾乱堆乱倒、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您提出的建议,我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
(一)强力组织推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柴宝良、市长王亚军任组长,市委副书记蒋文冬、主管副市长崔万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承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农村黑臭水体和坑塘水系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及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处理专项等18个专项推进组。6月16日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议,柴宝良书记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上播放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秀观摩点位专题片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专题片,崔万峰同志解读了《承德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若干工作举措》,王亚军市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7月12日,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度视频会议,市长王亚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崔万峰主持,市政府秘书长薛莲蒂参加会议。各县(市、区)、乡镇设分会场。会上播放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暗访抽查发现问题专题片,对各县区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展示,揭短亮丑。
(二)实行台账管理。聚焦重点任务,以县为单位明确年度任务,逐村逐项建档立卡,研究制定本地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考核、重点督查,加大调度频次,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三)强化资金保障。切实用好中央财政2024年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使用方向)资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整县推进项目资金、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重点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倾斜。市财政部门持续完善支持政策,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监管,确保各级各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继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乡村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体系,持续抓紧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四)突出农民主体。强化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力度,落实基层组织经费、场地和干部工资待遇,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健全完善农村“五位一体”组织体系,利用驻村工作队、基层治理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对农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动员。
二、着力做好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4年我市按照“整顿、完善、巩固、提高”要求,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对农村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公厕管护、运行监管“五项机制”运维情况进行精准管理,提高管护效率。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户厕改造鼓励整村推进,推行“政府定标准、农户自愿改、县乡验收合格后按规定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重点推广水冲式厕所、三格式和双瓮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严把“三道”关口,切实提升改厕成效,全市改造农村户厕5344座,完成任务4930座的108.4%;改造农村公厕221座,完成任务199座的111%;完成修缮丰宁县厕所粪污处理站1座,完成任务。
(二)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按照生态环境部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不到”(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臭味、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村民认可)标准要求,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接受,对距离城镇较近且具备条件的村庄,采取纳入城镇管网模式;对人口集中较高村庄,采取集中式或相对集中式模式;对位于非环境敏感区,且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以及干旱缺水村庄,结合实际,采用黑水灰水一体化方式治理生活污水。目前,按照生态环境部的最新标准,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的村达到1516个,治理率达到61.9%。市生态环境局制定的2024年污水治理推进计划,48个任务村中已有5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级自验,18个村正在开展县级自验,剩余任务均按时序加快推进。全市累计完成6轮次农村黑臭水体问题人工定期巡查,及时排除水体黑臭风险隐患4处,全域未发现新增农村黑臭水体问题。
(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全覆盖。持续推进“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机制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达到5座,分别为承德环能热电有限公司,兴隆县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承德县、围场县、丰宁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能够满足垃圾处理需求。全市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的乡镇共204个、行政村2404个,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64座,配置非露天垃圾池2208个,垃圾箱16万余个,垃圾清转运车辆861台,配备保洁人员1.34万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达到全覆盖。
(四)全域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百日攻坚集中行动,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彻底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积存杂物、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残垣断壁和废旧房屋、家庭院落,有效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有序。谋划推进精品示范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今年累计创建美丽庭院4.2万户,精品庭院9300户,完成全年任务。科学推进村庄绿化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省级森林乡村建设,开展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8个。完成栽植各类树木18.97万株。
(五)有序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路、2000人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全年计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50公里。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开工建设591.8公里,占比69%;建设完成529公里,占比62%,完成投资6.39亿元。抓好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建设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562.989公里,目前全市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成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506.69公里,占全年总任务90%,全市新建、维修路灯673盏,占全年总任务2682盏的25.1%。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2024年度农村供水保障任务指标的通知》,强化协调调度,专班推进,破解本区域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难点,确保年底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5%。
(六)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教育,农村学前教育覆盖率实现100%,巩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成果,严格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报告工作机制,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零失学、零辍学动态清零。医疗,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均已达到100%;全市202所乡级卫生院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实现了“十四统一”管理,纳入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3187人。养老,2024年选取丰宁县、兴隆县、围场县作为试点,丰宁县依托将军营老年公寓,兴隆县依托隆县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围场县依托棋盘山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试点县均建成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村级层面,丰宁县、围场县、兴隆县依托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设施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覆盖70%以上行政村。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设置集中式办公区域,标识、牌匾、制度全部上墙,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实现事项集中办理。物流,邮政、顺丰、京东等直营企业通过直投到户和合作建站的方式,基本实现100%快递进村。圆通、中通、申通、韵达、极兔等加盟制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已在各建制村设点实现全覆盖。
(七)增强和美乡村示范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村庄改造,不搞大拆大建、不形成新的债务,选择基础较好的区域,着力培树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样板。目前,已获批创建省级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示范区8个(平泉市桲椤树、宽城县化皮“花果满乡”、滦平县“百里潮河”、丰宁县京北云雾山、双滦区大贵口、隆化县七家—茅荆坝、围场县“锦绣木兰”、兴隆县雾灵山),484个村被认定为省级和美乡村、83个村被认定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省级以上森林乡村151个。今年积极争取创建100个省级和美乡村,对照和美乡村认定标准,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底通过验收。对标省级示范区创建要求,每个县启动建设2个、每个区启动建设1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全市共启动建设20个片区,建立清单,实行“台账化”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积极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宣传活动,结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卫生创建、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举措、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鼓励和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率先垂范,带动农民主动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等群团优势,加强对农村妇女、青少年等群体的服务引导,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培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激发农民群众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