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清洁能源现代产业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2023-09-19   08时45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记者张丽莉)群山之中的滦河水畔,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迸发出澎湃动力;绵延不绝的山坡上,巨大风机叶片随风缓缓转动;耀眼阳光的照耀下,鳞次栉比的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如今的承德,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构建清洁能源现代产业体系,绿能涌动带来高质量发展的“风光无限”。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是中国北方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天赐宝地”,境内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400小时,光伏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00小时。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自生水量37.6亿立方米,加之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多年矿业开采形成的人工库盆,抽水蓄能发展潜力较大。分布在围场、丰宁、隆化等地的生物质能,全市每年用于能源方面可获得量为377.3万吨。

资源即是优势。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提升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市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通过向“绿”要能源,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高度融合,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全市清洁能源电力总装机达到1121万千瓦,1—8月发电量148.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和总发电量的86.4%和72.9%。

燕山深处,滦河上游,世界最大“充电宝”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赫然屹立。日前,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成并网10台机组,并网容量300万千瓦,显著增强了华北电网新能源消纳、系统调节、电力保供能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绿色引擎。不仅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取得新进展,滦平120万千瓦抽蓄项目、隆化280万千瓦抽蓄项目也开工建设,目前全市在建及重点争列规划抽水蓄能项目共12个,总规模达1680万千瓦。

秋日的围场坝上,蔚蓝的天空、成片的云海和远山一架架白色“风车”,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画卷;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三复兴地村,放眼望去,一片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尽收眼底……今年以来,我市重点推进了59个风光电项目,总规模达1040万千瓦,全市已建成并网风电规模559.7万千瓦,光伏项目规模251.88万千瓦。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发展新型储能项目,河北建投丰宁森吉图全钒液流电池风储示范项目已投产,航天围场集中式储能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实施;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全市建成并网生物质发电(含垃圾发电)项目5个,规模7.02万千瓦;大力推进配套电网建设,不断加快丰宁承德北、围场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承德东至滦县双回500千伏线路工程实施,成功争取承德特高压开关站纳入大同—怀来—天津特高压整体工程预可研;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2021年以来成功引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0余个。

清洁能源产业风生水起,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能量。围绕清洁能源强市的目标,我市将抢抓政策机遇,协同发展风光电、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积极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形成多维一体的清洁能源现代产业体系。到2027年底,全市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力争达到2700万千瓦以上。

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道路上,承德从未止步。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清洁能源发电及应用、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两大关键产业链,打造“四个基地”。打造首都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供应基地,加快推动“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建设;打造京北绿氢应用基地,实现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四位一体发展;打造国家级储能产业基地,以全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龙头构建绿色能源码头;打造北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速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能源装备项目落地。

绿意盎然,“风光”无限。我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必将前景无限广阔。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