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旅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23-09-11   09时47分 浏览次数:

截至目前,全市打造乡村旅游村庄235个,共培育乡村民宿(农家乐)2130家


本网讯(记者张丽莉)近年来,我市以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民宿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户带动”工程和“盛世100”民宿项目,聚焦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精品乡村民宿培育、乡村从业人员培训等重点,有效推进就业创业、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显著。以推动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抓手,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业态提升、宣传营销等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休闲采摘”“乡村旅游+康养度假”“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打造乡村旅游村庄235个,培育国家、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4个、乡村旅游企业45家、乡村旅游合作社71个、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3574家,乡村旅游直接、间接吸纳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35万人。


模范引领,乡村民宿精准带动就业。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抓手,在乡村民宿打造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党建+企业+农户”“企业+村民合作社”等多样利益联结机制,吸引村民参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乡村民宿(农家乐)2130家,打造了既有“国际范”又有“乡土味”的精品乡村民宿150家,省百佳精品民宿培育单位33家,带动农户增收,让乡村民宿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


业态创新,景区景点不断吸纳就业。积极探索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丰宁云慢梳林大草原景区新建茶盐古镇新民居,改善了青石砬村57户190人的居住环境,硬化道路5000平方米,成功带动周边2个乡、142个自然村旅游业发展,解决了上千村民就业问题。滦平热河中药花海小镇累计投资1.5亿元,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发展乡村旅游业,走出一条“农旅融合”脱贫致富路。探索出了“一地生四金”特色扶贫模式,即贫困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投劳挣薪金、参股合作分股金、乡村旅游赚现金,带动周边三个乡镇504户、1512人就业。


强化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组织150余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与省乡村振兴带头人素质提升等国家、省、市各级从业人员培训。加速推动市乡村振兴民宿经济从业人员培训开班,全年拟培训相关从业人员1500余人,提升农村劳动力业务素质和就业能力。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