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23-32179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谷雪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农业农村局党组高度重视,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政治担当,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作为政治任务,作为全局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研讨,深刻领会把握,充分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恢复保护和用途管护。
一是坚决稳定数量。保护现状耕地,管制耕地用途,规范项目占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划定耕地保护目标605.5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514.88万亩。
二是切实提高质量。2023年省厅批复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6万亩,目前,中第一批项目建设任务2万亩,第二批项目15.6万亩,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3.15晚会曝光江苏盐城高标准农田存在质量问题后,全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我市对2019年以来立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目前已经制定整改举措,实行销号管理,正在逐步推进问题改正。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基本农田可建高标准农田调研摸底工作。
三是努力做好增量。加大盐碱地开发利用科技攻关和政策支持力度。承德市共有盐碱地19万亩,其中围场县有盐碱耕地5万亩、盐碱荒地10万亩;丰宁县盐碱耕地4万亩。对盐碱耕地,下一步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抓好适宜品种开发推广、播种面积拓展、产品精深加工等工作。加快推广应用一批突破性粮食作物新品种,力争产量效益双提升;促进“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结合,推动盐碱耕地全部种严、种满、种适宜品种,提升现有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水平;抓好盐碱荒地转化耕地工作,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提升全市耕地数量和质量;重点谋划、建设一批与盐碱地农产品有关的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加工水平和效益,做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文章。
四是保护耕地生态。全市共建有62个省级和国家级长期定位监测站点,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发布年度监测报告。已经完成2018-2020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土地资源资产账户《耕地质量等级及变动表》编制上报工作。2021-2022年度评价数据正在分析整理中,将按时间节点上报。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稳中有升。各县筹利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秸秆还田、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机深松深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等项目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区。同时在承德坝上和接坝地区,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和退化耕地治理修复两个方面,开展集成技术、产品、模式示范,创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核心示范区。创建了潮河、伊逊河流域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改良利用技术示范区、承德坝上和接坝地区退化耕地土壤质量修复示范区。同时,2022年全市2个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实际参与开展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并以农业农村部门名义出具验收评定报告。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一是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培育。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把品种选育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优势和科研成果,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宜机宜饲新品种。2022年,共审定玉米新品种8个,其中国审2个,省级审定6个。马铃薯登记品种2个。2021年对全市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进行普查和收集,包括: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等。普查范围涉及全市188个乡镇,征集各类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共222份,将收集样品按《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规范要求通过整理、晾晒、称重、装袋、填写标签,完成种质资源征集的全部程序后,造册登记,全部邮寄至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同时填写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种质资源征集表及普查表并将电子版上传到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2022年,我站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从我市搜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品种中,选择36个品种在隆化县中关进行表型性鉴定,面积1000㎡。通过持续鉴定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2023年,继续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进行种质资源表型性鉴定,目前收集11个品种,已经进行种植。
二是抓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强市场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粮食生产为重点,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23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人以上。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与补助项目,依据“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特聘农技员,重点围绕我市粮食生产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2023年继续实施农技员招聘计划。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依托农业项目、农业农村部远程教育平台及邀请国家省权威专家和涉农大专院校教授来承讲座等形式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每年对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培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23年计划培训农技人员500人以上。
四、加强粮食收储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粮食应急保供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储备粮库建设。全市新增地方政府储备粮20.7万吨,总规模达到36万吨,可保证全市人口6个月以上的市场供应量。建立食用植物油储备1030吨。落实企业责任储备粮12.5万吨、食用油400吨。在主城区建立成品粮储备4000吨,可保证主城区人口20天市场供应量。全市规范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38个,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争取地方专项债券实施粮食仓储项目2个,新增标准仓容5.5万吨。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完好仓容66万吨,12家政府储备粮企业全部实现安全储粮、绿色储粮、智能储粮,全系统安全生产连年无事故。
二是加强储备粮管理。科学把握收储、轮换节奏,加大储粮设施改造投入,有效降低储粮损失。2022年全社会累计收购粮食65万吨,做到了农民余粮应收尽收。深化产销合作,与唐山、秦皇岛等比邻城市建立了应急保供互保机制,与黑龙江、吉林稻谷主产区和省内石家庄、保定小麦主产区建立了长期稳定产销合作关系,搞好品种余缺调剂,提升成品粮油外调能力,保障了粮油市场供给安全。我市承担的全省主副食品集约化保障军民融合示范工程试点成效显著,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总结推广。
五、完善体制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聚焦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组织推动,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保障措施落到实处。2022年6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会议,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安排部署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成立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市、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狠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把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半年听取一次粮食安全工作,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书记柴宝良同志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将粮食安全工作作为向市委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把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及其委员职责清单,督促常务委员履行相关工作责任。市长王亚军同志建立健全粮食相关工作机制,具体部署并组织推动粮食安全工作;将粮食安全工作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职责清单,督促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宝良书记、亚军市长就保障粮食安全多次作出批示、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检查,解决粮食安全突出问题。分管市领导卢健常务副市长6次听取市发改委粮食安全工作汇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深入粮食企业调研解决重大事项,协调中储粮批复金沙河面业续租中储粮承德直属库面粉厂留住了我市唯一一家面粉加工企业,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破解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将市级储备口粮品种比例54%提高至70%,达到了国家、省定目标要求。各分管负责同志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较好地完成了2022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重点任务。
二是严格考核激励。2022年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严从实开展了市对县2021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向各县(市、区)政府通报了考核结果,考核“指挥棒”作用明显,有力推动了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地落实。下步,待省出台2022年《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后,严格对标对表省对市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具体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分解落实2023年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三是切实惠及于民。认真落实国家“四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粮食生产能获利、多得利。2022年全市共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0140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714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971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用物资种子、化肥和农机具成本上涨问题。
六、加强宣传引导,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占地和割青、毁苗行为。全省2月13日和2月24日坚决禁止各类割青毁粮行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工作调度会议后,我市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建立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项目清单台账,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开展禁止割青毁粮行为排查工作。按照市委督查室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立即组织辖区内乡镇、村对通知要求内容进行了全面排查。经排查,我市没有越冬小麦,不存在毁麦开工、毁麦种树、青储食用小麦等情况。三是开展省市联合督导检查。2月25日至3月14日,4月3日至4月15日省、市开展坚决禁止各类割青毁粮行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联合督导检查工作,未发生违规占地割青毁苗行为和舆情。
2023年7月1日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