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助力围场产业再升级
2023-06-16   10时02分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全县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实施县域科技跃升行动,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扎实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全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围绕科技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力促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统筹全县力量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国家成果转化政策等方面多方发力,先后制定出台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围政办通〔2018〕112号)《自治县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政办通〔2018〕113号)《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发〔2019〕11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一2025年)》(围科创办字〔2019〕1号)等政策文件4个。2023年,制定出台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在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保障。

  围绕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先后组织宇航人、新禾源种业、佳禾种业、津启农业、禾兴高原薯业等企业申报实施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获得奖补资金55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得奖补资金160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9项,获得奖补资金1525万元;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50项,获得奖补资金1111万元。二是科技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坚持分类指导、梯度培育、差异扶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路径。牵头起草了《关于全县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实施方案》,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深入企业针对研发经费投入、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进行实地走访,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8家。三是科技创新平台提质进位。围绕“1+2”主导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创新研发平台,截至目前建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按照《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快推进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河北省沙棘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合并为河北省植物提取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分院,河北省(承德)马铃薯种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合并为河北省薯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分院。四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充分解读省市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8634亿元。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完善技术市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强化宇航人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以其为运营主体高质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孵化器火炬统计数据填报工作;专题召开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交流会,筛选出注册满2年且为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类企业34家,已初步沟通,待优选对接后入驻孵化器。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聘请清旭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专家服务团,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和科技专项服务合同,来围针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政策解读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定制化服务。  

  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体,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互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成我县企事业单位与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构建完善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先后促成承德北雁新材料、河北卉原建材、新瑞农业、承德宇航人、沃果农业等企业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博裕力牧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就“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技术”“装配式珍珠岩复合墙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接坝区高端肉牛健康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沙棘及其复合果粉制备与瞬时压差杀菌技术中试”等项目进行深度合作,转化科技成果6项。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