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骁)10月20日,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在宽城满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40余人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先后深入宽城艾峪口村、永存村、大屯村以及板栗深加工龙头企业,实地考察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并围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使用、“农文旅+数字化”多元融合发展、“政府+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企业”等合作联动机制开展深入交流。
据悉,目前,我国已拥有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今年7月,“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及《行动计划》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评审,10月7日至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专家到宽城实地考察。
宽城板栗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县板栗栽植面积达80万亩,素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2014年,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宽城板栗产量达4.56万吨,实现产值约6.9亿元。
为全力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宽城始终秉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总要求,成立“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遗产系统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