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23-25679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增长4.9%,全省第三,占GDP的2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全省第二;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5%,全省第四。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会议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第六届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完善推进机制,组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起草并印发市委一号文件,制定工作分工方案和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实行季报告、半年观摩、年度考核。定期召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建立县市区委书记抓乡村振兴任务清单和各乡镇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任务清单,确保发挥“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传到压力、推动落实。聚焦抓手载体,指导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双滦区大贵口、隆化七家—茅荆坝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累计达到6个。将大贵口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重中之重,争取上级支持资金3500万元,“山谷田园”项目一期建设温室大棚136个,示范区内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获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45个。制定考核体系,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研究提出7大类,49项年度重点任务,逐项量化到县,形成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年中集中督查,年底考核评价。目前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二、牢牢守住底线任务,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围绕粮食、耕地、防止规模性返贫等根本性问题,采取有力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一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8.89万亩,产量预计29.5亿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85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二是履行产业帮扶责任。强化产业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实施产业帮扶项目620个,投入衔接资金16.06亿元,占比57.3%,受益脱贫人口25.6万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10万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园区(项目)11个,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农户1600户,其中脱贫户875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上级资金34288万元,建设任务24.8万亩,完成19.95万亩,占计划任务80.4%。常态化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和大棚房监督检查,未发现新问题。
三、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打造一号风景大道休闲农业、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滦河潮河流域道地中药材、金山岭长城沿线优质果品5条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带,重点实施84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65亿元,已完成投资19.5亿元,平泉食用菌、隆化肉牛、围场马铃薯、承德县苹果、营子果品5个园区成功争创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号风景大道休闲农业示范带。重点打造哈里哈沿线、塞罕坝机械林场、万亩梯田马铃薯种植示范区、隆化越夏草莓种植示范区等12个节点,实施朴诚乳业16万吨低温乳制品建设、万头奶牛现代牧场二期、鱼儿山净菜加工、围场津垦塞羴百万只肉牛肉羊养殖屠宰等29个项目。投资5亿元的朴诚乳业万头奶牛牧场项目6月底全部竣工,目前奶牛存栏8820头,日产奶120吨。同时发展中药材、万寿菊等具有观赏功能经济作物40万亩,成功打造万亩以上农业结构调整片区10个,产值达到17亿元;打造茅荆坝老局子村民宿示范区,古西营生态康旅民俗雪乡等民宿经济示范村43个。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示范带。完成承德县、平泉市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2千亩,实施国家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食用菌研究院等16个重点项目,目前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3.49万亩,产量128.5万吨,产值 98亿元。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示范带。建成围场车道梁、御道口镇、丰宁鱼儿山3个万亩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马铃薯种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挂牌运营,中化先正达MAP项目、七代志小镇马铃薯精深加工等15个项目建设推进顺利。今年示范带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预计总产量160万吨,总产值25亿元。滦河潮河流域道地中药材示范带。重点建设试验基地1个、种业基地2个、种植基地3个、加工基地1个、仓储基地1个。突出抓好国家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奇滦饮片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等项目建设,示范带内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1.522万亩、总面积达到6.162万亩,总产量达到1.53万吨、总产值达到6.43亿元。金山岭长城沿线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带。新建京东板栗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0.3万亩,改造2万亩;新发展山楂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0.35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新发展山地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0.6万亩,完成改造1.5万亩。重点推进神栗公司板栗深加工、嘉沃公司国光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10个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8亿元,示范带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总产量67万吨,实现产值25.8亿元。
四、持续提质量增效益,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将科技、质量、品牌、绿色等元素融入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达到8家、105家(全省第二)、485家。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78个,总投资359.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85亿元,隆化京东物流产地仓初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冀北(承德)中药材物流基地项目等9个项目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围场县半截塔镇获评国家产业强镇项目,累计达到5个。加大金融扶持,投放增信基金贷款27笔、1.08亿元。二是农业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四级产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转化推广农业新品种246个,转化推广新技术新成果70个。遴选推介151个农业主导品种和27项主推技术,向省厅推荐主推技术6项。新增创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7个,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28个。三是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保持负增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两品一标”认证,新增绿色食品企业16家、产品30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4.31%,同比增长1.7%。严把“承德山水”电商平台准入关, 212家企业、7大类1200余种单品入驻平台,入驻平台农产品全部实现可追溯。隆化县被认定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全省唯一),全市获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窗口3个,数量全省第一。
五、聚焦补齐农村短板,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科学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2042座,其中新建18374座,改建13668座,占全年任务101%;建设农村公厕460座,占全年任务102.2%。20座旅游厕所全部建成并录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完成年度任务100%。集中精力打赢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歼灭战”,抽调40名正科级干部组成20个督导组,进行多轮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逐项登记、及时交办。共排查80.75万户,已改户厕33.16万座,发现问题户厕70798座;排查公厕8220座,发现问题公厕1367座,所有问题厕所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验收,在全省农村问题厕所歼灭战行动视频会议上,围场县作了典型发言。二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达到基本全覆盖,建成覆盖46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所有村庄全部完成“五清三建一改”年度任务,滦平县、双滦区、营子区创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完成示范县(区)。隆化、围场两县列入国家农村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县。三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重点沿一号风景大道、滦潮河流域、隆化温泉集中连片规划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49个村庄开展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目前全部完成县级验收。双滦区大贵口村成功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兴隆县迷子地村等5个村获评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六、以改革为手段,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以明晰产权、盘活资源、激活要素、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系统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7万亩,累计达到190.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46%。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69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的比例达到96.7%。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积极推进平泉国家级、滦平省级宅基地改革试点,滦平县花楼沟村,承德县新杖子村和苇子峪村、丰宁县土城镇张百万村,兴隆二甸子村旅游民宿等一批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先进典型入选省宅基地改革典型案例。二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丰宁县、围场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在全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视频会议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82%。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数量累计达到9649家,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905家,累计达到4656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329家,其中省级155家。新申报评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总数达到47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6家、总数达到196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34家,总数达到481家;省级以上合作社全部纳入省级可追溯平台,实现产品可追溯。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