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孙涛,通讯员刘美)我市不断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通过抓典型示范,不断扩大改革成效,有效激发了事业单位活力,促进了收入分配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事业单位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选树典型,聚焦绩效考核抓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开展内部分配体制试点改革,选取承德日报社为试点,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为抓手,突出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先行先试开展改革工作。通过完善分类考核体系、明确考核评价标准、设定绩效考核工资基数全方位谋划、细微处入手,使改革举措深度嵌入单位内部运行全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单位工作面貌明显改观,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单位实现“自主分配”,激发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绩效考核,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实施绩效考核分配后,职工领取绩效工资最低的每月600元左右,最高1700多元。采写稿件较多的记者,每月平均多得奖励绩效200-300元。同时,将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形成具体的、数字型的量化指标,按工作完成的指标数统计得分,领取绩效工资。通过考核,稿件的采写质量、多平台推送力度都有明显提高。
总结经验,推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行稳致远。我市陆续出台了《绩效工资实施意见》《鼓励科技创新创造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政策。并进一步督促事业单位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分配办法,使承德日报社模式在不断完善中得到普遍推广。对人才聚集、资金承受能力强的事业单位因情施策,实行分类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教育行业,将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各级学校的绩效工资水平提高到指导线的1.1—1.4倍。文化行业,对文物系统下属6个事业单位按1.38倍重新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水利建筑行业,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按绩效工资指导线的2倍核定总量,对规划设计院提高绩效工资控制线到2.8倍。在分配时突出向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倾斜,将市属高校绩效工资控制线水平提高到指导线的1.5—1.8倍,将水利水电、文物、规划设计等部门提高到1.38—2.8倍。同时,探索建立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和年薪制,大幅度增加高层次人才整体收入水平,对吸引、留住人才发挥积极作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保障,促进事业单位薪酬分配机制有序运行。在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过程中,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单位的考核办法经职工大会讨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主管部门批准、在本单位公示后方可实施,使考核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对人才聚集、资金承受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申请提高控制线时,先经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再由人社、财政部门共同提出意见,最后报本级政府进行审批,对规范收入分配办法、统筹全市行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为落实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要求,我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向财政争取资金90余万元采购软硬件设备,率先实现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在大组工网上运行。市直连接大组工网的300余家事业单位实现“不见面审批”,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借助大组工网延伸范围广、安全可靠的优势,为最终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