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纪实
“人间奇迹”塞罕坝,“绿色发展”木兰围场。
近日,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围场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特别是全会提出坚决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指引和路径遵循,全县上下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县委书记刘洋说。
作为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围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自我加压、奋发进取,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在推动“四个建功立业”、实现“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县、美丽围场”上交出优异成绩单。
立足生态优势,谋划绿色发展新方案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及周边区域防火区严禁下列野外用火行为:吸烟、乱丢火源火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各种火源火种……”
一走进哈里哈镇,沿路遇到了十多位挥动着“护林防火”旗帜的护林员,伴随着大喇叭播放的《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哈里哈镇防火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如火如荼。
“我们村依法严厉打击焚烧类祭祀用品制售和使用行为,全流程堵塞风险漏洞,保证消除火灾隐患。”哈里哈镇 党委书记李树军说。
哈里哈镇林草丰茂,林木资源丰富。
“林子多了,生态环境虽然好了,但是火灾、病虫害、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李树军说,面对这样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应对风险隐患的关键之举。
为有效应对森林草原火灾、雨凇冰冻干旱等极端天气和森林病虫害,围场主动与理工清科、清华大学进行对接,在塞罕坝周边区域和重点林区规划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声波影响天气和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
围场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探索生态环境发展新途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现实举措。
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生态产品和生态资本,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担当。
2022年,围场转变发展重点。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生态脆弱区和水源涵养区,加大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等中幼林抚育和速丰林建设,统筹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小滦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多种生态工程的基础上,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新技术应用和牧业品种改良为关键,以绿色建筑、生态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碳中和有机电商平台认证应用为重点,规划建设生态产业、智能装备等降碳产业园,开发造林经营和生物多样性碳汇项目,探索减碳、降碳的围场方案。
发展生态产业,激活增收致富新引擎
“现在这政策好呀!我种着20多亩地,一年收入1万多块钱,和孩子们一起养了20多头牛,按时按点地带上这个护林防火的袖标,去站站岗、巡巡逻,再加上村里每个月都给我发的光伏钱,300块左右,我们一年也能挣个四万来块钱。”说到脱贫以来的收入,围场大头山乡毯梁沟村村民于庆义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的“收入帐”。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永生向记者介绍,毯梁沟村发挥光照资源充足优势,借助脱贫攻坚有利契机,利用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建设村级集中式光伏电站,利用村部、农宅屋顶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获取光伏收益。
借助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获取光伏收益。大头山乡毯梁沟村、郭家湾乡车家营村、杨家湾乡小洼村……全县有光伏收益的村176个,占比56.4%。
光、风、水是围场优势,也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围场现已开发清洁能源402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74.2万千瓦、光电装机27.8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0.48万千瓦。抢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机遇,谋划田园综合体示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双碳产业发展等项目,实现片区集成、统筹开发。
围场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谛。让生态资源物尽其用,是围场对于产业升级转型新路径的探索。
沿着“二次创业路”自南向北驶来,从“功勋树”“励创园”到“三牛聚力”公园。树林阴翳、有亭翼然,清泉奔泻、石群林立。
围场大力实施“百万棵树”绿化行动,对全县26个节点、8个片区进行景观改造。现在,无论你在街头、广场还是公园,都会感受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与水相亲,满眼见绿,花团锦簇,家门口就是风景,真好。”家住伊逊南路附近的张冬梅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除了把清洁能源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文化旅游、食品医药、生态林业等产业也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全面绿色转型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有益探索。”县委书记刘洋表示。
创建生态城市,谱写生态发展新篇章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的关键是经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的进步需要解放思想、发展机遇、系统措施、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围场建立常态化对接学习机制、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县级领导和行业部门包保责任机制等多项制度,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发展环境,主动当好全方位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店小二”。
加快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步伐,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分战线、分领域谋划项目,以EOD模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努力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21年10月起,该县住建、城管部门对标示范路标准,开展伊逊路立面改造专项整治行动。
“以前通祥街一抬头看到的就是‘蜘蛛网’一样的‘飞线’,现在好了,整治后看起来特别清爽,生活环境整洁多了。”通祥社区书记景艳玲说。
今年以来,围场实施总投资14.65亿元的城市带状公园、过街天桥等十大类30个城市更新项目,拉开城市骨架,带动片区开发,疏解老城区功能。
2月16日,围场“揭榜挂帅、乡局联动、部门协同”活动正式启动,围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充分发挥乡镇区域生态特点、文化特色、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设立种子基金,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捐款、捐物。撬动社会投资,栽植苗木110万株,拆除违建2472处、私搭乱建4021处,清理畜禽粪便10.82万立方米、积存垃圾19万立方米,村庄绿化率由38.1%提升至45.6%。
“很高效,真是把我这件事儿当个事儿来办!”史先生曾向“连心信箱”发送建议,一周之内,他反映的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党员干部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深刻转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围场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就业民生、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旗帜鲜明地树立“有为才有位”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积极推进信访攻坚,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我们一定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交出优异成绩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围场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是新时代围场人的使命担当。作为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围场将把生态资源变成“绿色银行”,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红利,以优异成绩单奋力谱写围场绿色发展、“二次创业”新篇章。 张丹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