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22-31137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承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2022158号建议的答复
2022-06-23   08时58分 浏览次数:

王泽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促进乡村就业扩容提质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我局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在产业振兴方面,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乡村产业相关工作快速落实,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427.84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与市农林科学院组建120人的粮食生产保障专家团队,持续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各县区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和技术骨干培训,确保各项种植技术保障到位大力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保春耕专项行动,保障农资安全生产供应全市共储备农药、化肥18.9万吨,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11.6万吨,充分满足春耕需求,全市自南向北陆续开始播种截至目前,我市427.8万亩粮食播种任务全部完成,同时大力加强特色农作物种植,共播种油料、甜菜、蔬菜、瓜果、中药材其他作物152.8万亩,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580.6万亩。

二是着力抓好五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印发《承德市2022年五条特色产业示范带推进方案》和任务分解,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重要节点和项目支撑,安排副处级干部分包,坚持半个月一调度,务求抓出实效新谋划打造万亩示范片区10个、节点30个,重点项目84个,总投资165亿元。目前,示范带重点工作均顺利推进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投资16亿元的朴诚乳业低温乳制品加工及万头奶牛牧场项目6月底前全部竣工;投资5.6亿元的河北中鸿记食品中央厨房项目今年完成全部建设并试运行平泉食用菌、隆化肉牛、围场马铃薯、承德县苹果、营子果品5个园区成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是狠抓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项目突破年行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承德市2022年农业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方案,落实清单管理、领导包联、逐月调度、跟踪督导、严格考核等工作制度。大力开展银企对接,不断完善银企对接制度,创新金融产品,解决龙头企业资金问题,支持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开工、早达效。全年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70个,总投资351.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64个,1-5月份完成投资40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目标85亿元的47%召开2次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领导小组会议,为15家龙头企业投放贷款6095万元,有力支持农业企业金融需求。已争取到位农业领域政策性资金6.9亿元。已签约农业招商项目29个,协议引资额92.76亿,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7.3%,居全省第2位

四是不断壮大“承德山水”品牌。培育打造“承德山水”品牌产品直供基地15.6万亩,引导7家国家级、86家省级、48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以及地标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免费入驻“承德山水”电商平台。严格入驻产品质量监管,要求入驻企业必须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依托市、县两级检测机构,优先保证“承德山水”系列产品检验检测,实现常规检测与抽检全覆盖。建成了“承德山水”企业标准农产品质量信用标准团体标准,成功搭建品牌入驻标准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有205个企业的7大类1200个单品入驻平台,入驻企业京津市场累计销售额达3亿余元。

在农村实用人才及技能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主要依托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强化与农广校系统的合作,结合农民学历职业教育及农村新型经营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大培训力度。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共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达202136人

一是以高层次人才为抓手,打造农业科技中坚力量围绕加快弥补承德农业发展“短板”,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沟通对接,争取技术和人才支持。持续深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李天来、李玉、黄璐琦,中科院院士赵其国以及中国农大副校长王涛团队沟通机制,发挥生猪、蔬菜、食用菌、功能农业5个院士工作站,1个马铃薯研究中心、13个国家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承德综合试验推广站和21个农业创新驿站等创新平台作用,不断加大人才、技术引进力度,助推农业科技创新。结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积极加强与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两地高端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北京市开展了两地农村人才培养4期,培育两地优秀农村人才400余人。

二是以乡村带头人才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骨干力量紧紧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突出产业科技扶贫重点,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全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31791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十余万户。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与补助项目,组织各县市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基层区域站农技推广工作需要等实际情况,依据“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特聘农技员38名,重点围绕我市食用菌、肉牛、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为贫困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帮扶。依托农业项目、农业农村部远程教育平台及邀请国家省权威专家和涉农大专院校教授来承讲座等形式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每年对全市730多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培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紧紧围绕全市农业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吸纳集聚国家、京津、省内各类科研、教学、推广、龙头企业、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优势农业科技服务力量,按照“五直接”对接帮扶要求,组建了市级专家服务团队1个,县级专家服务团队7个,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68个,配备产业发展指导员1081名,粮食生产科技专员1516名。充分发挥了乡土人才的示范带领作用,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全产业链“十项服务”落到实处。

以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抓手,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量。为做好人才的评价工作,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训内容、期次、考试成绩、推广与创业情况等进行动态统计记录,并制定科技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年底根据实绩进行综合打分,确保评价客观公正。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库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人才在参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科技园区建设、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以及带领农民创业等方面信息。制定了“五优先”的激励保障机制,即:优先从具有高级以上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中选拔乡镇或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招聘农技人员;优先享受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以及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优惠政策;优先聘请为农业技术培训“客座教授”;优先签订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推广合同;优先提供学术、技术资料信息,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和获得贷款以及经费资助。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2022622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