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冀北山区多为深度贫困县,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影响,产业覆盖率低,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需要切实可行的农业特色产业来支撑。近年来,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寒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将寒地苹果产业打造成继食用菌产业后第二主导产业来抓,总结出了平泉市寒地苹果产业发展“四金五化”模式。即“出租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扶贫资金入股得股金、村集体资产入股得现金”的“一地生四金”产业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集约化、规模适量化、技术简易化、投资节省化、产出高效化”的“五化”寒地苹果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四金五化”寒地苹果产业发展模式被列为河北省农业成果转化、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科技专项。
一、目的和意义
平泉自2010年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特别是承德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充分利用地处燕山山区,小气候类型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形成、积累和优质果品的生产等特点,不断探索依靠发展寒地苹果产业脱贫的路径,重点围绕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绿色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推进、创新能力提升等四大行动,研究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模式。“平泉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市)建设”、“寒地苹果产业‘五化’管理技术集成与‘四金’模式示范”等项目在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专项中立项。通过整合生产资源,配套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解决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难、生产布局分散、规模化差、生产周期长等难题,为此,探索总结出“四金五化”寒地苹果产业发展模式,为寒冷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为培育绿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二、创新性举措
(一)探索形成“一地生四金”产业扶贫模式
该扶贫模式主要源于平泉市小寺沟镇河沟子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资产入股方式,使当地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一是土地流转得“租金”。该村90%耕地共3000多亩通过签订协议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每亩土地租金1200元,人均年收入在2400元以上,比过去自己经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人均增收1900元。二是园区内务工得“薪金”。该村现有5家公司、合作社,主要发展寒地苹果产业园区。园区内常年用工约300人,有130多个脱贫户在园区务工,每人月工资2000多元,每个脱贫户在园区务工收入在14000元以上。三是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得“股金”。将“政银企户保”扶贫贷款40000元、财政扶贫资金3000—6000元入股园区,带动小寺沟镇建档立卡脱贫户264户,每年分别按12%给脱贫户分红,脱贫户获得分红资金51.42万元,解决了脱贫户返贫风险及承担能力差、不敢投入发展产业、不能稳定脱贫的问题。四是集体资产入股得“现金”。该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价值300万元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入股到寒地苹果产业园区,村集体年均可获得30万元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二)深化形成“五化”寒地苹果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在满足农企、农场主、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后,针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需求,组织专业技术及经济管理团队,以节本、简易、适量、高效为出发点,将农业产业进行现代化集约管理研究,从品种、技术、资金、人力、时间周期、产出成效等各个细节,精细计算,综合衡量,在“四金”基础上,形成“五化”寒地苹果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一是管理集约化。集中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采取“技术托管、量化需求、信息共享”模式,进行统一配置,并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降低成本,高效管理,实现稳健快速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二是规模适量化。根据冀北山区立地条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分析单户、不同规模企业建园,提出适量化栽培规模。在种植园区、合作社、大户开展规模适量化调查研究,探索成本最低、规模适度、效益最佳的适度经营模式,避免盲目追求产量和规模造成利润极低甚至亏损,促进苹果产业科学适度发展。三是技术简易化。研究总结“寒地苹果营养杯、美植袋节水延迟栽植”和“深栽、浅埋、低定干、一把肥施根边”幼树栽植保活促长新技术、“一推二拧三开角”拉枝技术、“栽植一根杆、防灼一颗豆、拉枝一铁丝管、防寒一块布”的幼树“四个一”经营管理等先进实用简易技术,达到技术简易,人人学会。四是投资节省化。针对冀北寒地春季干旱少雨、气温低、栽植苹果苗木成活率低、建园困难等问题,先后采取了春季使用营养杯先期育苗和夏天雨季适时移栽技术措施,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用水用肥,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五是产出高效化。以市场为导向,从众多品种中筛选出适宜的契丹香果、契丹红等高端苹果品种,结合市场数年后的需求预测,贫困户、农户等按照确定好的品种进行栽植。同时采取有机绿色种植、打造承德山水统一品牌、文旅创意营销等经营方法,提高附加值,实现产出高效化。
三、主要成效
平泉市探索总结出的寒地苹果产业发展“四金五化”模式和“短周期高效益省力化”的现代抗寒苹果产业发展技术,将北方大苹果栽植区域向北延伸200公里,为寒地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引领,推动了寒地苹果产业的提档升级,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目前,“四金+五化”产业模式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93.2%,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9.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4.3%,带动平泉、承德市等地发展寒地苹果产业6.8万亩,增加经济效益2.6亿元,辐射带动河北、内蒙、辽宁、新疆发展现代林果产业18万亩。“一地生四金”产业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中国企业精准扶贫分领域(产业类)案例。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