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两区”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本网记者 乔溪 通讯员 王思力
源头的潮河清澈见底,一路流淌向前,汇集汤河、天河、白河等支流,最终流向供应北京用水的密云水库。
“现在水越来越多,前几年干旱都没断流过。”62岁的丰宁小坝子乡海子沟村村民赵树桂,2000年承包了周边1200亩荒山,泉眼就在他承包的山脚下。
小坝子乡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沙化面积曾高达70%多,威胁着潮白河的水源,直接影响着北京的生活用水。在沙窝里种树,在源头边护泉,承德人一干就是20多年。
从塞罕坝百万亩林海到青松岭山楂树下,从绿进沙退的小坝子到清理网箱尽显“漓江山水”韵味的潘家口水库,承德人民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满怀豪情,接续奋斗,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构筑起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
扛起使命担当
厚植生态优势
乘上新时代的春风,承德生态建设更是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动力”。
继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作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之后, 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6个先行探索城市之一。
好生态,是承德核心优势;让生态更好,是承德坚定不移的目标。20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承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将持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京津冀领先作为“十四五”时期第一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提升作为首要任务。当前,我市正在全省率先争创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了《承德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编制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在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上,再建功立业,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数字彰显“两区”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0.03%,市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7μg/m^3,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Ⅱ类以上断面由11个增加到14个,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京津冀领先。
加强环境治理
推进生态修复
“两岸河滩平整了,还新建起了生态石笼护坝,稀有候鸟也回来了,我们村边的滦河可是变了个大样儿。”滦平县张百湾镇山前村村民史艳波说。让他感到“变了个大样儿”的,是我市实施“八百里滦河水质保护工程”的结果。而该工程也正是我市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我市肩负着为京津冀城市群“涵养水源、生态支撑”的重大政治责任。
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创新实施林长制、河长制、河湖警长制等制度,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关闭矿山300个,修复52.4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2个,成功入选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颁布实施《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推动建立滦河、潮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21年10月14日,滦平县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隆化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功入选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承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取得了新突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生态“生金”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区域碳汇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森林固碳试点;与中国航天科技氢能工程研发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第一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丰宁;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一串串前行的脚印,展现了一个城市成长的年轮,也展示着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崭新面貌。
我市恪守生态经营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充分发挥生态引力,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径,构建全市文旅康养体育、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大数据、特色智能制造“3+3”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创新生态经营模式,创建“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组建塞罕坝生态开发集团,337个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绿色有机认证,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15年,丰宁启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机种植认证面积达到12万多亩。推进有机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反哺了生态环境。根据认证面积推算,仅黄旗镇就可年减少使用化肥310吨,减少使用农药6吨。
科学制定全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碳汇交易23笔、36.94万吨,累计交易额1574.8万元。
实施绿色GDP考核,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综合考评,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2017年率先开展了围场绿色GDP核算,2020年启动全市绿色GDP核算,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和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度均突破80%,绿色低碳日益融入生活,环保意识日渐浓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建设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天蓝,万壑鸟鸣。承德坚持全流域生态建设、全系统生态保护、全要素价值实现,正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