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策 探索全面创新——承德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03-31   15时54分 浏览次数:

承德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崔海涛(右二)、局长苏艳华(右一)到企业调研  郝梓辰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刚刚结束的承德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上,全市科技精英汇聚、最新科技成果集结。159支队伍报名参赛,30个队伍角逐总决赛,参赛项目总数及成功晋级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数创历史“双高”——一场以赛事为平台、以创新为主旨的科技大比拼、大展示,点燃了紫塞大地上的“科技烈焰”。

承德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参赛项目涵盖了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乡村振兴等领域,既有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高精尖项目,又有原创性强、能接地气的原生态项目,本届大赛不但广泛吸引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参赛,更激发了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团队的参赛热情,众多科技人才聚焦承德市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为做强创新创业‘底色’注入了强劲动能。”承德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崔海涛表示。

科技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公众和外界了解承德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窗口,更是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而写就的精彩篇章。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夯实内生澎湃动力

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在空气加湿器里加入少许“森氧加空净宝”,一股散发着浓郁松香的薄雾袅袅腾起。只一会儿工夫,负氧离子检测仪显示屏上的负氧离子个数便突破了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依托植物尖端放电原理产生负氧离子技术,萃取复合形成诱发负氧离子新材料,在消除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同时,让人随时随地呼吸到森林般的空气——在承德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上,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植物生态级负氧离子健康产业”项目极为吸睛,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肯定,获颁企业组一等奖。

“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无用’松针变成了一笔宝贵资源,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植物生态负氧离子大健康产业链,这是我们多年来潜心研制的成果。如果没有这次大赛,我们的项目必将失去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媛说,过关斩将、突出重围的“植物生态级负氧离子健康产业”项目又获得了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五名,并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赛,这也是承德市参赛企业连续第四年进入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十强。


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科研成果涌现,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承德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更是为塞外大地吸纳了各方力量,激活了创新动力,厚植了人才资源,强化了平台优势——科技创新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承德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从国家到地方,科技创新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需要树立‘大科技’的理念。我们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牢牢把握承德‘十四五’期间‘三区两城’战略定位,全力整合科技创新全民力量,努力形成全市科技系统内部协同、市县科技部门上下协同、市直县直部门相互协同和上下政策配套落实协同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崔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构建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县域创新能力

产业链中没有剩余物?这是平泉市坚持走“生态与经济互促双赢”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所“蹚”出的宝贵经验。

“食用菌废弃菌棒再利用”产业内的小循环、“菌炭热电肥联产”业态间融合发展的大循环——通过构建以食用菌、山杏、活性炭为主的跨行业循环产业体系,实现大田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林业剩余物加工成型作生物质燃料、山杏全产业链高效循环、食用菌产业内外融合共生、玉米产业精深加工等循环经济链条,实现年产值7亿元——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平泉市以此打造出了全国“样板工程”,成功经验被推广至多个省市区。

县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以平泉为例,“十三五”以来,平泉市争取各级科技项目70多项,获政策性资金4000多万元,争取上级支持和奖励居全省前列;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70多项,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引进“高精尖缺”人才218名,转化先进技术成果30余项,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成为科技进步助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最有力佐证。

“示范区、开发区创建是平台,是载体,更是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承德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开发区创新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坚持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资本,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与县域产业深度融合, 在大力发展县域科技研发平台上,在积极推进县域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建设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创新发展的示范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承德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苏艳华介绍说。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承德市大力支持特色产业研发机构建设。2021年,承德建龙特殊钢公司获批省院士工作站,承德华净活性炭公司等获批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承德避暑山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北省(承德)固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北省非金属材料检测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等15家创新平台先后获得省级批复。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上,共建“河北省山区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承德)马铃薯种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北派酱香型白酒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6家。

承德市以河北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以“环首都立体高效生态农业”为主题,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全面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省政府将承德市作为全省唯一主体向科技部推荐申报创建。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扩能提质

河钢承钢无人天车库区正在装运产品  刘士富 摄

走进河钢承钢高纯氧化钒生产线车间,看不到挥汗如雨的炼钢职工,也听不到生产设备运转震耳的轰鸣声,简约整洁的三层建筑里,只有主控室内两名衣着整洁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熟练操作,实时监控整条生产线。

“这是河钢承钢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生产线,通过管网将原料引入生产系统,技术工程师依托远程监控和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进料量和系统温度控制,根据产品订单需求,调整产品粒度和工艺参数,在保证成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钒转化率100%。”技术工程师张桐介绍说,通过实施23项技术改造,化工级、能源级高纯氧化钒月产同比提升15%,实现吨钒增效2万元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必须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这是河钢承钢的一致共识,更是承德市科技主管部门一直以来着力推动的重要工作之一。

专业人士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存在落地难、转化率低的难题。尽管近年来,承德市县域科技创新主体数量显著提升,但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成果对接成功率较低,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困难,专业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面对种种难题,承德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和引导作用,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落地落实。

承德市积极服务企业创新,开展科技型企业包联帮扶工作,共走访科技型企业300余家次,帮助解决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反映的问题近百项,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不断加快推动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2021年,共有233家企业享受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达3.94亿元;扎实开展院(校)企合作对接活动,深化“专家教授承德行”“承德企业进院校”“产学研精准对接”等一系列科技对接合作活动,引进了“以木醋液为载体的新型肥料”等一批高校先进适用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9个,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撑载体。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德市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水平逐步提高,为推动承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承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范东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技术合同交易额达76亿元,让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N”的蝶变。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我们相信,只要点燃熊熊燃烧的创新火炬,必将为奋力开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征程,贡献出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