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承三地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2022-11-11   10时09分 浏览次数:

参保人员转入医疗机构后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按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本网讯(记者赵可会,通讯员刘畅、褚晨昭)日前,记者从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从10月1日起,我市医保部门将北京、天津二级及以上有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纳入我市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自此,京津承异地就医将实现“同城化”。

近些年,京津冀城市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居住现象越来越普遍,异地“无障碍”就医成为许多人最迫切的需求。同时,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转好,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享受到京津地区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却又担心因费用报销比例问题而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

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京津承三地医疗保障工作协同发展和制度创新,让广大群众共享协同发展成果,推动《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落实落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三地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我市积极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扩大了京津冀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

自2022年10月1日起,我市参保人员按规定办理转外就医备案手续后,因病情需要转往互认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在转入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按我市有关规定执行,不再提高个人自付比例,实现与省内就医同级别同比例报销。今后,京津地区新增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且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将直接纳入我市医保互认范围。此项举措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提升了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市民陆先生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联系了天津的一家医院,准备为父亲办理转院。“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带老人去外地治疗,现在有了这个惠民政策,肯定会第一时间带老人去天津诊治,而且报销比例相同,在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的同时,不会担心医疗费用的增加。”陆先生说。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