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22-24867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承德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2-01-15   09时45分 浏览次数:

2021年,承德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安排的“三农”各项硬任务,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引领,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态势。平泉市入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全省4个);隆化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兴隆县蓝旗营镇获评2021年全国产业强镇;滦平、隆化2县入围河北道地中药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滦平“百里潮河”、丰宁京北云雾山乡村振兴示范区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相继召开全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交流会议和全省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会议。

一、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前提,保障指标平稳运行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是确保主要指标争先进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6亿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2元、同比增长12.6%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4%二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427.8万亩,超出省定任务1.9万亩,产量达到146.66万吨,超出省定任务0.16万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3.3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7.32万亩。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摸清问题底数,分类妥善处置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我市“非粮化”种植基本以设施蔬菜设施水果园林水果、食用坚果为主。其中设施蔬菜占一般耕地7.8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874万亩;设施水果占一般耕地0.93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0.542万亩;露地果树面积(园林水果、食用坚果、油料)占一般耕地23.52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391万亩;其他非粮食作物占一般耕地18.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9.493万亩。自国办《意见》出台后,我市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生产,严格控制“非粮化”增量,在农业生产领域均未发现新增违规耕地“非粮化”问题。稳步推进撂荒地排查整改,排查撂荒耕地面积2948.52亩,已全部复耕复种。三是确保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达到98.86万亩,同比增长1.87%,蔬菜总产量达到376.85万吨,同比增长5.88%牛存栏 74.8万头,同比增长3.86%,出栏71.2万头,同比增长4.76%其中奶牛存栏3.2万头,同比增长25.58%;羊存栏99.7万只,同比增长5%,出栏160.2万只,同比增长2.28%;生猪存栏92.9万头,同比增长3.98%,出栏182.4万头,同比增长11.93%;禽存栏2195.8万只,同比下降5.67%,出栏7903.2万只,同比增长0.64%肉产量39.2万吨,同比增长3%;蛋产量9.9万吨,同比下降10.5%;奶产量9.53万吨,同比下降11.02%随着总投资6亿元的朴诚乳业万头奶牛牧场项目6000头奶牛进场奶产量将快速增长

二、以提质量增效益为导向,持续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一是集中精力抓好5条产业示范带建设。把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第一抓手,制定印发《承德市乡村振兴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带推进方案(2021-2023)》,重点打造“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产业示范带、京沈高铁沿线“平泉香菇”产业示范带、“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滦河潮河流域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带、金山岭长城沿线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带,共谋划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45.3亿元带动全市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82.39万吨产值80.2亿元马铃薯播种面积73.3万亩、产量160万吨、产值24.1亿元;中药材播种面积(不含山楂山杏)32.4万亩产量20.87万吨、产值65.5亿元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4.8万亩、产量112万吨、产值37.1亿元;二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调优调精为导向,集中连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共完成调整58.78万亩(其中新增特色作物32.62万亩、优质替代26.16万亩),完成年初任务目标的104.6%。成功打造千亩以上片区47个,其中万亩以上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区20个,5万亩以上示范片区5个。三是布局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衔接省推进“群品”工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依托,启动实施“133”工程(培育10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30个高端精品),重点推进平泉食用菌、隆化肉牛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贵口新水现代农业园区、双桥区农产品保供园区等30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发展。

三、以扶大扶强龙头为牵引,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坚持“举旗当帅、找帅当兵”,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一是持续开展“扶龙行动”。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8家、105家、485家。组织召开增信基金领导小组会议5次,投放增信基金贷款441.8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00笔,金额15.52亿元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重点培育食用菌、山楂、板栗、山杏等农产品加工集群,重点实施中央厨房、杏仁苷肽、山楂黄酮、山楂膳食纤维、菊粉等一批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总投资3亿元的中鸿记“中央厨房”项目主体已完工;天津食品集团总投资5.05亿元的津垦塞羴公司肉牛肉羊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已试生产。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京津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积极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和“敲门式”精准招商,加快引进落地一批产业前拓后延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市共争取省以上项目80个,资金总额13.79亿元。签约农业大招商项目40个,协议总投资135.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3.3%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69个,总投资440亿元,已完成投资85.5亿元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达到7%以上。

四、以抢占京津市场为目标,做大做强“承德山水”品牌

坚持内联基地联万户、外拓市场创品牌,发挥“承德山水”运营平台作用,努力做到好生态育出好产品、好产品创出好品牌、好品牌卖出好价钱。一是加强品牌基地打造。进一步扩大“承德山水”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目前绿色基地86.6万亩,占全省的72%。吸引更多企业和产品入驻电商平台,目前已有188家企业进驻“承德山水”品牌运营平台,涉及7大品类953个单品。二是加强品牌营销推广。组织开展“承德山水”品牌进京津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重点发展“生鲜食材+冷链宅配”、“中央厨房+团餐直供”、“大型商超+直营专柜”等模式,抢占高端市场更大份额。成功举办“承德山水”优质农产品进天津河北省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承德分会场暨“承德山水”优质农产品与京津产销对接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加强子品牌集群建设。隆化肉牛、宽城板栗荣获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总数达到7个。平泉黄瓜、兴隆板栗荣获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总数达到13个;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获得省级企业品牌总数达10个。全市新增地理标志证明1个,总数达到4个;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26个,总数达到190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2个,总数达到166个。

五、以新模式新业态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一是积极引进新业态。大力拓展农业嘉年华、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层级和效益。投资2亿元的农业嘉年华项目已完成选址,阳台经济已试种2万盆。二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实施民宿经济“百村示范、千村带动”工程,全力推进“盛世100”项目建设,全市确定民宿重点村103目前已完成“承德民宿”LOGO设计并对外发布,建立了民宿业主文明服务公约和地方民宿标准,对民宿实行统一编码管理。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积极争创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条春观花线路、6条夏纳凉线路,4条秋采摘线路进行了重点推介。全市完成接待休闲农业游客6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滦平巴克什营镇古城川村成功申报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隆化西阿超乡红石砬村获批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8个。

六、以补齐农村短板为重点,建设幸福生态宜居新农村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幸福家园、秀美花园、山水田园。一是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积极推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市完成户厕改造67960座、公厕649座,均超额完成省民生工程任务(户厕改造4.97万座、公厕630座)。全市累计改造各类无害化卫生厕所41.7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1%。“三个机制、三支队伍、三个电话”机制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长效管护运行机制。二是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36个村启动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完成5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4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年内完成10座转运站建设任务,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61座,配置非露天垃圾池2079个、垃圾箱16.3万个,配备清运、转运车辆4196台,配备保洁员近1.7万人,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完成“五清三建一改”任务的村2428个,实现全覆盖;完成建设美丽庭院53027个、精品庭院11532个,全市累计创建美丽庭院56.2万户、精品庭院13.6万户;圆满完成12个农宅空置率30%—50%的村治理任务,集中安置462户、1361人,分散安置70户224人。三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巩固提升平泉“椤树”、宽城“化皮溜子”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重点抓好丰宁京北云雾山、滦平百里潮河2个省级示范区创建,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已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生产类、生活类、生态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双滦大贵口乡村振兴示范区、隆化七家—茅荆坝乡村振兴示范区被列为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七、以农村改革为有效手段,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以盘活资源资产、吸引京津等社会资本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82个村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推动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9.4%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6万亩,累计达到184.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44.3%。二是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全市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数量累计达到9159家,兴隆县富硒家庭农场获评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新获批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351家;全市农民合作社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57家,兴隆县继承德县之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市级以上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监测评选,总数达到6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29家。三是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农村宅基地登记、入库、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农宅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宅甚地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政策制定、宣传发动等工作有力推进,20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宅基地审批受理窗口、公布审批办事指南、建立巡查制度;11个县市、区和河北新中大公司签订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大数据库建设合同;滦平县“庄头部落”等一批闲置农宅、农房盘活利用典型先后涌现;平泉、滦平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积极推进

八、以务实工作举措为保障,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支撑

一是抓强力推动。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县区主体、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压实县(区)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和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前沿阵地“指挥员”职责,确保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对重点工作实行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张图、一本台账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责任到人。目前已成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指示精神乡村振兴专班、5条产业示范带专班、“四个农业”专班、重点项目专班、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工作专班,成立由11个副处级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对重点工作实行常态化督导,确保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每年组织2次以上观摩拉练活动,510—11日召开全市第一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观摩活动;9月18日采取实地观摩和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会议,进一步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是抓质量提升组织申报河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10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为72.61%,同比增长2.6%,超出考核目标任务0.61个百分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全市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追溯体系建设,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经营主体全部依托省农产品追溯平台实现可追溯。创建国家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示范单位实现零的突破,承德县农业农村局围场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分别获得第三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示范窗口荣誉称号。是抓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减肥控药,加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等回收,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成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完成任务目标的104%;化肥使用量降低739完成任务目标的106%农田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59%。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平泉、宽城被确定为省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试点县;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2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全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全市生物质取暖推广规模达到47680户,(农村生物质取暖确户44715户、城区生物质取暖确户2965户)完成生物质炉具安装47680户,配送生物质燃料7.85万吨,户均1.65吨。是抓科技创新。突出与京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对接,共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与天津食品集团合作,在围场建设全国领先肉羊繁育实验室,已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全力推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围场脱毒马铃薯研究所成功获批河北省马铃薯种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新组建食用菌种业创业联盟;新创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5个、市级农业创新驿站35个、全市农业创新驿站累计达到56个。是抓风险防范。积极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全市未出现“大棚房”整治“死灰复燃”问题和新发生“大棚房”问题。全力做好疫病防控,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口蹄疫、禽流感、布病和小反刍兽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8月8日围场县御道口镇畜间炭疽疫情,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信访化解,全市共发生土地承包经营纠纷294件,其中乡村调解247件,仲裁委受理47件(调解21件、裁决26件),调处成功率100%。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