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建设 发展优势产业 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本网讯(记者冯翠昕、孙涛)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考察,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坚持高起点推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这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令我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承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刘宝龙表示,全市上下要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着力打造京北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断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双滦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国鹏表示,该区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通过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升级提质工程、农村综合改革扩面增效工程、城乡融合提速蓄能工程、乡村治理创新示范工程、精神文明塑魂传承工程等,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不断壮大农村集体收入,让农村享受更多城市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闻联播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考察的新闻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到现在依然在耳边回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今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隆化县石虎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秀春介绍,以前,石虎沟门村是有名的穷村、乱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该村扎实开展了“脱贫攻坚党旗红”,经过持续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全村肉牛、蔬菜、中草药等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就达到20万元,全村已于2019年实现整村出列,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秀春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滦平县付营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柳表示,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加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服务站建设,打造平安乡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
“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调研,这对我们1698名村民来说,是多大的鼓励和鞭策啊。”回想起总书记来到村里调研的一幕幕场景,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双军还依然沉浸在那难忘的时刻,连连用“振奋、激动”表达自己的心情。“总书记的到来,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加油,做大做强设施农业,把莲花山景区打造得更漂亮,在现有一期建成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完善景区的二期、三期建设,充分利用好‘山谷集市’这个平台,把农产品卖得更多,走得更远,真正把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们承德,我这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虽然没见到总书记,但总书记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牢牢记在了心里!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把我们老百姓装进了心里。”习近平总书记处处流露出的为民情怀让平泉市道虎乡广兴店社区现年94岁的老红军、老党员庞军感动不已。“过去,面对敌人我们没有害怕,心中就有一个想法,跟着共产党,我们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有好日子过。现在,总书记更是让我深感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前景很美好,农村的天地很广阔,农民的未来也更有盼头了!”虽然年过九旬,老人的话语仍然铿锵有力。
“在新闻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说了很多亲切温暖的话,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曾经的贫困户靠绿色农业脱贫的我心里更有底气、更有干劲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蓝旗卡伦乡烧锅村村民张瑞芝通过流转土地,入股该乡实施的集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和生态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林业综合体项目,成功脱贫,现如今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以上,一个人照顾瘫痪的丈夫抚养年幼的孩子,不仅脱了贫,还切切实实地走在了小康路上。“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咱们今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