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0/2021-27835 |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0136号提案的答复
王新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承德市常住人口3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3.8万人,占总人口的21.99%,高于全国3.29个百分点, 全省2.14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7.2万人,占总人口的14.08%,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 “四化”叠加现象不断加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逐步加大。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105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74所,养老机构床位1.3万余张,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个,实现城市街道全覆盖。
二、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总体情况
(一)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制度。开展老年人筛查摸底工作,掌握全市困难老年人(失能、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的数量和分布。委托县级医疗机构,在全市范围开展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截止2020年底全市符合失能、半失能补贴标准的老年人31014名,其中60-79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11916名,80岁及以上低保老人19098名,并组织了服务补贴统一发放,全面建立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助、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明确了政府保障、补助对象及服务内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制度化。
(二)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一是打造承德市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培育了邦诚士、爱孝、鸿福等社会化、专业化优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二是推进居家养老设施社会化运营。2019、2020年新(改)建5家建筑面积在75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实现了社会运营。其中头道牌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北京吉祥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石洞子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普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德爱孝运营,元宝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万家祥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
(三)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一是建立综合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于2018年升级改造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纳入养老智能监控、服务机构管理、生活商品物流等信息。建立相关老年人信息动态数据库,实现受补贴老年人信息、养老机构信息和居家服务中心信息线上查询,促进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有效对接。同时,搭建适老商城,实现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够满足“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日常需求。二是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应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96096社区服务平台作用,提供7*24小时的呼入和5*8小时的外呼服务,开展助餐送餐活动,为平泉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手机卡,智能定位手机等。三是开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产品。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摆放了孝行通(定位)、腕式电子血压计等老年人智能穿戴设备。滨河社区爱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按摩椅、手脚训练机、助行架等多种康复仪器,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四)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泛开展专业培训和服务指导。开展养老护理技能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积极开展家庭照护人员基本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进社区活动,安排福彩公益金69.8万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德市养老产业联合会组织实施,累计培训51场,培训人次1万余人,提升了家庭照护人员的照护能力。开展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与德国雷纳范公司签署中德合作养老护理培训项目。两年组织了五期培训。与德亨仁厚养老集团、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组织全市养老院院长培训,从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消防安全等角度细致讲解,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扶持、评估和激励政策。印发《关于加强生活服务业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等政策措施。出台《关于落实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就业的养老护理人员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给予一次性职业资格补助。三是开设老年服务专业。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养老服务与管理必备的从事老年事业管理、老年产业经营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以及老年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共招生34人。
(五)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一是夯实和拓展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印发《承德市加快推进医养老服结合工作方案》,为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老年人服务专业医疗机构网络建设,逐步建设有梯度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依托二、三级医院,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初步实现老年人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慢病有管理。二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服务。部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由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健康保健知识咨询指导、查房护理、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三是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开展签约服务。根据居家老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个性签约包,有针对性地增加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和病后随访等服务项目,推进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使居家老人能够享受到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六)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完成养老服务设施摸底统计。印发《关于对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在全市全面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统计工作,各类设施要求落实详细地址,确保数据真实有效。二是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印发《关于开展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的通知》,鼓励养老机构依托人力和资源优势,制定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用品租赁等服务清单,为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三是增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截止到2020年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所,城市街道覆盖率达到100%,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主导地位,自我加压,在试点实施期限内在原有基础上再新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日间照料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截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服务站已全部完成选址,正在有序推进中。
(七)发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一是制定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易地持贫搬迁、“空心村”治理等,开展互助养老,改扩建农村互助幸福院。二是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定期巡访制度。印发《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村居委会落实专人电话问候、上门访问等制度,及时更新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依托传统节日、敬老月开展走访慰问。三是发展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印发《承德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公益性养老院建设 ,改造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制定《承德市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护服务方案》,提升农村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护能力。四是安排农村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根据《关于落实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村互助幸福院给予建设补贴,县级财政给予资金扶持,对农村互助幸福院进行改造提升,2020年改造提升互助幸福院30所。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讲,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尚处在初步阶段,但养老服务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部分服务设施建设不达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缺少足够的场地开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
(二)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现有的居家养服务内容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居家照护服务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同时,在服务内容和行为上还欠缺相应的规范,服务供求双方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三)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滞后,平台搭建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社区内服务新增项目场所难以落实。尤其是城市老的中心小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作为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预先没有列入城市规划,社区缺少足够的场地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后续运行资金没有保障。
(四)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专业化服务水平低。一方面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年龄、学历、本领与实际工作要求差距较大,社会认同和实际待遇基本上与一般家政服务人员等同,吸引力不够大;另一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和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致使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难以实施,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难以涌现。
(五)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行政色彩较浓,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资产重、投资大、回报率低,运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风险较大,目前支持政策不足,社会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渠道不畅、积极性不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子女的养老观念有待转变,自费购买所需养老服务的意识尚未确立。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以此次全国第五批居家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在深入推进、深化内涵、深度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推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新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分解任务,聚合力。完善老年人数据库和健康档案,加强与预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120急救系统等对接,组建医养融合、信息互通的数据平台,发挥注册护士、退休医生等在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延伸性医疗服务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社会组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和上门医护服务。
(二)建立标准,提水平。强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整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合理设置服务项目,从解决老年人助餐、日间照料等“受欢迎又管用”的服务项目出发,开发一些可操作、能落地、反响好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对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高龄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等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科学确定机构等级、照料护理等级和养老服务补贴领取资格等。
(三)升级平台,整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社会化程度,让更加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一是深化政企合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12349”平台的运行效率。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培育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推动政社互动。建立健全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网络,重点培育养老便民、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助餐、护理、照料等服务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公办民营、无偿提供场地、设备、水电费等方式,引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企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价格合理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四)加大投入,巧引导。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民政公共职能购买服务目录,落实购买资金,健全购买机制,重点列出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的社区事务、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工服务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事项,逐步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社会组织自律的综合监管体系。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