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方艳梅张丽明
编者按
2020年,承德市双峰寺水库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水库建管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
水库的建设者们秉承四种精神,拧成一股绳,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建设者之歌。
一是拼搏精神。面对问题,敢于破解;面对矛盾,勇于化解。在艰巨的任务面前,他们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畏难,而是主动请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工匠精神。干就干好,干就干精,建一流大坝,创一流业绩。建设过程中,大到蓝图规划,小到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无不渗透着建设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三是团队精神。需要合作,立即跟进;需要补台,毫不犹豫。建管中心始终是一个整体,在不间断、高强度的工作考验下,形成了强大合力,攻克难关,提高效率。四是奉献精神。不讲权利讲贡献,不比待遇比付出,不论舒适论作为。在夜以继日的施工过程中,建管中心的职工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生动诠释着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团队,这样的精神,才有了双峰寺水库如今的碧波荡漾,才会有未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好画卷。
“千顷平湖一鉴开,源源活水半天来。鱼儿嬉戏白云里,四面青山碧玉台。”站在承德双峰寺水库平台上放眼望去,波光粼粼,青山逶迤,阳光铺洒下蝉翼般的光辉,满目的湖光山色,宛若一幅山水画,动人心扉。回想起7年前的此地,村民霍兰花不禁感慨:“这里以前沿岸都是村子,各家养着鸡鸭猪狗,一到夏天,那味儿呦。现在水库建成了,风景美了,我们也受益了!”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被誉为“华北绿肺”的河北承德,是京津冀重要水源地。这一定位为承德指明了发展方向。滔滔江水入平湖,一泓清泉润万家,一座惠及承德人民的双峰寺水库肩负着历史使命应运而生……
安澜梦想终实现
山城,之所以巍峨,皆依水而兴;水城,之所以缥缈,乃潆水绕之。名城,必成就于山水相依,水丰物美。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水是避暑山庄的魂,也是承德的魂。
“清流萦绕,至热河而形势融结,蔚然深秀。”300年前,康熙至此一赞,一个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1994年承德市区发大水,2000年山庄湖区干涸长达68天……由于承德市缺少骨干水利工程,多年以来,武烈河下游的承德市区和避暑山庄经常遭受洪水威胁,城市供水保障率低,严重影响着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水之“任性”和“无情”造成的水灾之痛与缺水之难,令承德人民饱尝了痛楚,他们期盼着“老天爷风调雨顺”,更期盼着建成有控制性的水利工程有效防洪、供水。
如果说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那么,每一个水利工程就都肩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的“水尴尬”问题,全市上下拉开了承德加快水利建设发展的帷幕。
2003年,我市正式申请双峰寺水库工程立项。2012年9月,水利部批复了《双峰寺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至此,380余万承德市民期盼的承德“都江堰”——双峰寺水库项目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结束了承德“守着水盆喊渴,沿着河边找水”的历史。
2013年,双峰寺水库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承德由传统水利走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
2019年,随着新房子村最后一户移民旧宅被拆除,标志着双峰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碧水浩荡,烨烨生辉的双峰寺水库蓄水在即!
万涓成河,江河成海。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凝聚了双峰寺水库建设者平凡而又英雄的群体。
燕山的晨风夜露难以忘记移民干部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滔滔东逝的滦河水难以忘怀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2019年暑期,随着大坝主体底孔工作闸门缓缓降落,承德市双峰寺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投入运行。它的存在,将有效调控洪水、削减洪峰,与下游堤防工程相结合,将承德市区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避暑山庄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洪保障。
一路艰辛一路歌。回顾这些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上级的重托、群众的期盼、移民干部和工程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库区群众的无私奉献……一幕幕,将永远铭刻在承德的水利建设史上。
据了解,承德市双峰寺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国家《海河流域防洪规划》重点项目,河北省“一号水利工程”。双峰寺水库处于滦河一级支流武烈河干流,距承德市区约12千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兼顾生态环境用水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1.373亿立方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03平方公里,拦河坝最大坝高50.1米,坝长533米,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为158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08.6万千瓦时。
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可为承德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清洁可靠的水源,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每年双峰寺水库可向市区供水5600万立方米,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为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承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拼搏奋斗克万难
双峰寺水库两岸的树木苍翠茂密,水面碧绿平静,犹如一面翡翠镜子,将白云、山脉、两岸的村庄映入其中。微风徐来,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浅水区域库底的岩石清晰可见。一座大坝横亘两岸,巍然矗立……
在双峰寺水库深入走访,记者发现,冰冷坚硬的钢筋水泥的背后,闪耀着重科技、勇创新的光芒。
李元龙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双峰寺水库工程项目部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负责主体工程施工。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因为天气影响会给施工带来许多难题。
据了解,坝区年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5℃,年温差变幅大。其中,高温时段每年6月至9月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均在零下5℃以下。工程施工需经历3个冬季和高温季节,如何优化碾压混凝土级配设计,做好砼的温控工作,同时做好坝体越冬层面保温是保证大坝砼质量的关键之一。
“我们尽量避开低温季节和高温时段进行碾压混凝土的浇筑。针对不可避免的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施工,就在混凝土拌和时采取料仓
遮盖、加制冷水拌和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现场进行仓面喷雾、搭设遮阳棚、大坝坝体通水冷却施工等措施,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混凝土质量。”李元龙告诉记者,“在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覆盖保温毯的方式进行临时保温。到了冬季,针对大坝越冬面的保温,我们采取了整体铺设塑料薄膜、聚乙烯保温被或厚棉被等保温材料的措施。同时,为给大坝加强保温及防止侧面进风,我们就在越冬层面上下游侧用1米高、0.8米宽的砂袋筑起防风墙,这就相当于给大坝穿上了新衣,保障了已浇筑坝体顺利过冬。”
施工中的拦路虎还有很多,双峰寺水库的建设考验着建管中心51名职工的勇气和智慧。
“虽然困难重重,但必须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早日建成双峰寺水库,这将对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发挥重要作用。”水库建管中心主任周作军说。工程建设,建管理念至关重要。开工之初,双峰寺水库建管中心强化建管理念创新,要求所有参建单位明晰建管理念,力求建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紧绷质量安全这根弦,压缩工期,抓紧建设,完工之时,达到竣工验收之标准。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双峰寺水库建设步履稳健,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可以说,“夏季雨,春季风,接连七月苦寒冬”是施工员的真实写照。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一头扎进工地,条件再艰苦,大家也没有怨言。
每天看一眼大坝心里才踏实,成了项目经理翁勇的习惯。作为项目负责人,今年44岁的他备感责任重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盯紧每一道施工工序,不放松每一处质量标准。家远在福建宁德的他,就把工地当成了他另外一个“家”。过年时,他每年腊月二十八才出发回家过年,初十就返回。短短与家人团聚几日,就是他一年到头最幸福的时刻。因为与家人聚少离多,所以,每到翁勇女儿放暑假,他妻子就会带着孩子来到工地上看看他。
“说不想老婆孩子,肯定是假的。但是,工程事大,要为项目负责,丝毫不能松懈大意。”翁勇说。
像这样为了水库建设的顺利完成,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2013年底,为加快筛分拌和系统的形成,确保首仓混凝土能够按节点浇筑,水库项目部技术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在零下15℃的气温下还在进行室外施工。北方的超低温天气对这群南方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当时,他们头上都带着黑色毛线头套,只露出眼睛、嘴巴,看着跟特种部队似的。”李元龙笑了,虽然是戏谑的说法,但这笑里却包含着建设人员太多的辛苦与付出。“在系统基础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质量,这需要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外部裹上棉被,用电暖气加热。混凝土‘暖了’,但人还‘冻着’。那时负责筛分拌和系统施工的是一位叫韩明波的技术员,他每天上班时间基本都在现场,下班了还要加班修改方案,就这样日夜忙碌着。春节停工回家时,他的脸、手、耳朵、脚全部都冻伤了。”
双峰寺水库建设,涉及到许多配套项目,能否按时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
2020年的深秋时节,在西坎村工地上,记者看到,五六辆大型自卸车来回拉运着土石方,10余台挖掘机挥着巨臂上下舞动,工人们在工地忙碌着。
“双峰寺水库移民防护工程是水库建设的附属工程,包括西坎村垫地防护工程、西坎村泵站工程、东荒李营东坎3个村垫地防护工程等。这个工程在2020年5月中旬开工,要求10月底完工。由于将本该10月的工期压缩到5个月,所以,工期特别紧,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施工。”有关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施工场地对记者说。
施工队根据施工进度,积极调配人员和机械设备等资源,实行24小时作业,组织多作业队,多作业面交叉施工、流水作业、压差推进。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双峰寺水库移民防护工程负责人王高军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没日没夜地调度指挥,甚至达到1个月没洗过澡、几天不洗脸的紧张程度,每天只睡4个小时,就又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工地指挥了。“这个工程是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开始施工的,因为涉及到不少征地,施工时阻力较大,机械数量上又超常规,所以,我的压力真的很大。”王高军的眼睛里带着血丝,却依然面带微笑,“因为这个工程是一个时间段好几拨施工队伍在同时作业,所以,更需要相互之间密切配合。有时沟通起来不顺畅,特别是放渗墙外地的那些施工人员,他们的南方口音咱们听不懂,沟通起来相当困难,那个时候,我的嗓子曾一度说不出来话了。”
然而,所有人都铆着一股劲儿,再苦再累没人抱怨。施工方如是,建管中心的全体员工更是一盘棋,一股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乘风破浪建新功
承德市双峰寺水库大坝主体工程于2013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期间,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水利部、省水利厅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承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调度指导,深入一线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力推动工程建设进程。同时,更离不开水库建管中心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
用“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来形容建设者的付出最为贴切,双峰寺水库的成功建设是每位参与者辛勤付出的成果。在宏伟的目标和艰巨的任务前,建管中心职工从不畏惧、迎难而上,克服条件的困难和艰苦,主动请缨,深入工程一线,抓时间、抢速度、争进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他们忘了家庭,忽视了家人;忘了时间,放弃了节假日;忘了身体,顶烈日、冒严寒,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夏季雨,春季风,接连七月苦寒冬”是施工的真实写照。他们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一头扎进工地,条件再艰苦,也没有怨言,在遇到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时,连续奋战几个通宵也时有发生。
双峰寺水库建管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合力。由于水库地处寒冷地区,寒潮频繁,气温变幅大,而水库拦河坝设计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混凝土粘聚性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对温控要求极高,工程需经历3个冬季和高温季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水库建设者勇于创新,不断优化施工工艺,调整碾压混凝土级配设计,做好砼的温控,与极端温度对抗,与紧迫时间赛跑,紧盯每一道施工工序,不放松每一处质量标准,压缩工期,多作业面、流水作业、压差推进,抓紧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在不间断、高强度的工作考验下,没有一个厌战,没有一个掉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攻克了难关,创造了效率。
2019年5月31日,水库大坝主体底孔工作闸门缓缓降落,正式启动蓄水,投入运行。至今,通过连续不断的安全监测,工程整体质量优良,未发现任何异常,随着库区水位日益增高,大坝运行状态稳定。
清清甘泉润民心
水是承德的灵魂,城市的最美在于清水穿城而过。双峰寺水库与库区周边构成陆地、半岛等景观层次丰富的多维空间,将极大地改善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为避暑山庄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湖光山色,碧水生辉。极大改善了武烈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水流清澈,山水相映。全面提升了承德市区的综合环境和文化品位,春风拂面,静享阳光;夏日纳凉,悠享清风;秋高俯瞰,观赏鱼鸟;寒冬望远,瞰尽霓虹。
双峰寺水库的建成,可将目前由滦河干流向上游市区供水改为在武烈河流域就近供水。年供水量可达5600万立方米,彻底解决水源不足问题。承德市委、市政府将双峰寺水库定为水源地,制定出台了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水库坝下新建地表水厂,实现了饮用水零污染,彻底还原承德几百年前的青山绿水,圆了百姓的清泉梦。
水库让武烈河流域水源地获得解绑,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春夏季旅游、冬季冰雪、夜游武烈河等项目提供根本的水源支撑。随着水库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加之毗邻临空产业区和承德机场,距离市区较近,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的往来和商业项目的进驻,直接拉动经济发展。目前,水库周边恒大地产、荣盛地产、卉原中学等项目相继落户,周边产业兴盛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不久将来,“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山水相融特色承德即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