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21-29965 主题分类: 卫生、人口与计生、妇女儿童工作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第1245号建议的答复
2021-11-29   14时59分 浏览次数:

房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地市级“平战结合”复合型传染病医院,全面提升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控与救治整体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市现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家,公共卫生监督机构12家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1家。市级疾控机构应有编制115个,现有编制157个,在编人员153人,县级应有总编制523个,现有总编制485个,在编人员404人。疾控机构全额拨款11个,差额机构1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负责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指导、考核和人员培训;以县级疾控中心为骨干,管理和落实辖区内的具体工作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疾病预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将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强投入,明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健全以市、县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的疾控体系,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强能力,稳队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发挥市疾控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头雁作用,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医又懂防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提高疾控人员待遇,稳定基层疾控队伍。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疫情风险评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人才缺乏的实际问题。三是强信息,早预警。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疾控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加快疫情监测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开展医疗机构就诊症状信息监测、学生和各企事业单位因病缺勤监测、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信息监测、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监测等监测系统,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强基层,促医防。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传染病疫情防控网络,加强对农村地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知识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职责,开展针对广大群众的防疫知识宣传和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

二、 不断增强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我市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例,一个月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事件,无医务人员感染

我市虽然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但仍存在救治能力不足问题。我市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视应对重大疫情暴露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并努力弥补完善。一是不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疫情初期,确定市级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1家,县级定点医院8家,均为二级医院。全市仅有负压病房7间,负压病床14张,负压救护车1辆,且均在市级定点医院第三医院,各县及市直医疗机构均无传染病救治相关设施。截至2021年2月,全市11所定点医院共设置负压病房33间,负压病床43张。负压救护车18辆,负压担架3个。目前,大部分县(市、区负压病房数量仅为2-3无法满足大量患者的医疗救治需要各县正在加快本地负压病房建设进度,确保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二是持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2020年4月,全市有生物安全二级核酸检测实验室12家,检测能力为1310人份/日(单管)。目前,全市投入使用生物安全二级核酸检测实验室38个,全市所有县、中两院和疾控中心及部分二级以上综合民营医疗机构均规范设置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同时设置市级检测基地1个,县级检测基地8个,检测能力达到72210人份/日(单管)。三是不断提升医疗物资保障能力。疫情初期,我市部分疫情防控物资出现短缺现象,经过国家、省和市、县各级财政投入,按照《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方案》和《医疗物资储备建议清单》,通过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等方式储备了相应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能够满足发生疫情后满负荷运转30天的使用量。市级和各县区政府均建有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采购、调拨、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目前我市9辆基层医疗机构移动核酸检测车正在招标采购中,近期到位后投入使用。四是不断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建设。我市共建立967支流调队伍,4835人,其中核心流行病学调查队185支,1110人。每支流调队由以疾控为主的卫生人员3人、公安干警2人,确保一旦有病例后,能立即启动全面流调溯源,24小时内完成流调工作。我市下发了相关工作方案和指南,对所有流调队员进行业务培训,均能够开展新冠肺炎流调工作,建立联络员工作群、联络员办公室工作群,及时传达沟通工作信息。五是不断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建设。我市按照“防大疫,打大仗”要求,确保能够满足“应隔尽隔”“单人单间”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充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紧急通知》,各县市区调整充实隔离点数量和规模。目前,我市共有集中医学管理观察场所113个,配备工作人员1518人能容纳隔离人员8592人,已达到国家和省要求配备标准(隔离点的规模按照确诊病例1:100或不少于20间/万人口设置)六是落实常态化院感巡查制度。我市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院感巡查制度的通知》,认真组织开展院内每日自查、院间每周互查、质控中心每月抽查、卫生监督机构不定期督查的四级院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堵塞院感管理漏洞,完善院感管理措施,严防院感事件发生。七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我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作用,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关键部位的督查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居民减少聚集性活动,推动移风移俗,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严格控制庙会等民俗活动,暂停宗教活动场所聚集性活动,依法取缔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教育村民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良好习惯。

三、 不断推进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项目

为全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我市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战结合能力,集中力量加强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构筑起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谋划并推进几个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项目建设。一是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拟新建门诊楼、医技楼、感染科综合楼等共21600,将医院感染科综合楼全部建设为负压病房,设置负压病房63,床位126。同步设置ICU、血透室等,配套购进ECMO等医疗仪器设备。检验科扩建至2000,增加检验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加强中医学科建设,增加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等临床科室,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治疗传染病水平和能力。二是传染病区建设项目。根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编报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专项建议方案的通知》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结合我市疫情防控需要,编制了承德市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议方案,为10所县级定点医院(围场县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承德县医院、平泉市医院、滦平县医院、宽城县医院、兴隆县医院、双滦区医院和承德市第六医院)争取传染病区改造及能力提升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23154万元。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待省发改委下达建设资金,开始项目建设

 

承德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2日

 

领导签发:郭士刚

联系人及电话:于洪波       0314-2051358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