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滦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全面开启新时代“经济强区、美丽双滦”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持续用力推进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双塔山滦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充分发挥巡河员作用,按照“每日一巡,随巡随清”原则,切实发挥好巡河员“最后一公里”的监管作用。截至目前,该区水领办累计下发通报、提示9期,交办问题点位14个,已整改完成13个,1个正在整改。通过对重点断面实施预警跟踪,及时发现数据异常现象,有针对性地采取水污染治理措施。截至目前,共开展加密监测16次,有力保障了断面水质稳定。
标本兼治加强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抓好“六尘共治”,深度落实“以克论净”。建立“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加强源头防范污染和风险隐患防控。全区各责任部门、各镇、街道根据工作职责严格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大气办累计下发通报、提示38期,交办问题点位169个。截至目前,均完成整改。严格执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制度,禁止未进行编码登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入主城区作业。目前,全区通过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管理平台审核100台,通过检测发放编码25台。同时,积极协调市生态环境局对国考文化中心点位现有部分采样设备进行更换,加快推进点位周边雾森系统建设安装工作。
积极有序发展低碳经济。全面落实能源交易政策,推进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推动园区和企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实现碳排放逐步减少。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深度融入承德氢能产业发展,推动光伏发电、风光储能等技术投入应用,力促建龙抽水蓄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一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打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区。深入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全区矿山满足安全、环保、生态修复“三达标”,力争跻身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围绕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全面实行网格化管控、负面清单管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持续用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积极完善生态建设、水源涵养、安全监测、市场化治理等长效机制,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强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优生态”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期间,双滦区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拓宽生态经营路径,确保河流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完成26处矿山治理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同时,深入开展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研究,结合氢冶金和氢化工,推广氢燃料电池卡车、公交车示范应用,打造氢能综合功能区。通过推动钢渣、水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高端绿色建材产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