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0/2021-30374 | 主题分类: 民政 |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139号提案的答复
王树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康养老机构势在必行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80.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 “四化”叠加现象不断加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逐步加大。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104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73所,养老机构床位1.3万余张,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217个,实现社区全覆盖。
二、全市养老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一是2016年出台市级养老机构奖补政策,2020年又在原有的养老机构奖补政策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中新建、利用自有产权房屋改建的每张床位补贴10000元,租赁闲置资产改造的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此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二是为贯彻落实2017年省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将本级留用的50%以上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明确要求,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顺利实施。2020我局与市财政局共同印发《关于对养老机构实行奖补的通知》,将本级留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比例提升至55%。三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印发《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养老机构建设在规划立项、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方面享有优惠。
(二)机构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允许公办养老机构在满足自身供养的条件下,向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放。二是按照河北省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试点的方案要求,承德市遴选滦平县作为试点,探索建立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级互助服务设施为基础的系统融合、分层分类、可持续运行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三是鼓励支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隆化县1所、承德县1所、滦平县1所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2021年新建成的丰宁县夕阳红老年公寓通过招标引入第三方,目前正在试运营。四是鼓励公办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全市全部公办养老机构均与医疗结构开展合作,实现医养结合合作全覆盖。
(三)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全市从2018年开始就开展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全市截至2020年底获评星级养老机构已达66家,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超过60%,2021年也组织开展了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依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组织养老机构通过对标整改、县区初审、市级复核、第三方评估,共培育星级示范养老机构11家,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二是截至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0%,2021年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再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900张,截至目前已经超额完成,累计改造提升了1464张康复护理型床位。三是针对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方面,特别向失能老人倾斜,经老年人身体能力评估,被认定为重度和中度的失能老年人,省级补贴将给予每张床位300元的补助,高于轻度失能和身体能力完好的每张床位100元的标准。实施城镇职工长期护理险,参保人员在定点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享受日定额补标准60元/天,申请家护服务的,支付每人每月1500元。
(四)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是2018年就搭建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纳入养老智能监控、服务机构管理、生活商品物流等信息。建立相关老年人信息动态数据库,实现受补贴老年人信息、养老机构信息和居家服务中心信息线上查询,促进服务需求和服务供给有效对接。二是部分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由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健康保健知识咨询指导、查房护理、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
(五)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开展养老护理技能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积极开展家庭照护人员基本技能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进社区活动,安排福彩公益金69.8万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德市养老产业联合会组织实施,累计培训51场,培训人次1万余人,提升了家庭照护人员的照护能力。二是开展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与德国雷纳范公司签署中德合作养老护理培训项目,两年时间共组织开展了五期培训。与德亨仁厚养老集团、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系统化的提升了护理员的护理水平。同时,还组织了全市养老院院长培训,从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消防安全等角度细致讲解,全面提升全市养老院长业务水平。三是与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的通知》,免费为全市护理员进行培训,确定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名单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截至目前,通过养老机构自行组织、市县民政、人社部门培训等方式,全市2020年-2021年累计培训4809人,完成率达80%。四是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选拔大赛。开展德亨仁厚杯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比赛两个环节,聘请承德市养老领域6名资深专家按照大赛制定的打分标准现场打分。经过6个小时紧张的竞赛后大赛决出:个人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10名;团体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优秀组织奖4个。我市一名优秀选手在省级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三、下一步计划
(一)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和示范作用,确保城乡特困供养老人老有所养。全面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监管责任清单,严格落实问责制度,促进养老机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引导各养老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机构养老公众认知度,在保障本地区老年人养老的前提下,吸引京津冀及外省老年人来承养老。
(二)加强和改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以机构养老为龙头拓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助餐助浴的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养老机构承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的运营管理,加快形成专业服务能力强、综合效益明显、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格局。
(三)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整体覆盖、分层分类、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服务对象上,由特困供养人员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拓展;在供给主体上,由政府单一服务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转变,探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服务方式上,由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养老、乡村互助养老延伸;在服务保障上,由政府兜底向适度普惠转变,统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四)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到2021年底,在试点地区建成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村级互助服务设施为基础的系统融合、分层分类、可持续运行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级层面,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在乡镇层面,拓展现有养老机构功能,或新建养老服务机构,在50%以上的乡镇建成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级层面,以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为依托,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覆盖70%以上行政村。
(五)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薪酬待遇、岗位设置、职级体系等,制定出台养老护理人员从业激励政策,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校企合作”“校院合作”等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养老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六)提升养老服务科技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让养老服务信息多跑路,老年人少跑腿。依托承德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养老服务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和应用,完善养老机构、养老设施、从业人员服务项目、老年人基本信息等大数据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应用推广,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