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31/2020-23653 |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承德市应急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
现将2019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19年,我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探索边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了全市安全稳定。
一、以防范遏制事故为核心,抓实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
2019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643”思路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推进,凝心聚力查风险,攻坚克难除隐患,全力以赴防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6起、死亡28人、受伤48人,其中:发生工矿商贸事故5起、死亡5人;发生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1起、死亡23人、受伤48人。与2018年同比,全市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9.7%,工矿商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了“双下降”,首次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
(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纵深推进。制定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1个目标、4个步骤、7个重点和20项任务,先后5次召开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层层发动、持续加压,实行领导包联督查,帮扶指导试点建设。截至目前,16个行业领域共培树试点133家,1358家企业制定了风险分布图,1780家企业建立了风险管控信息台账,1780家企业编制了风险管控台账,全市共辨识重大风险1729项、较大风险7380项、一般风险41804项、低风险84793项,逐一制定并落实了安全管控措施,安全生产专业化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初步建立。
(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效果明显。危险化学品,建立了综合治理“一企一档”,21家企业列入“改造提升一批”,8家企业列入“做强做优一批”。非煤矿山,压减矿权58个,注销安证62个,关闭矿山30座,实施“三不留一毁闭”整治矿井218座。以滦平县周台子区域为试点,采取卫星遥感、激光成像等先进技术对历史上形成的、情况不明且人员无法正常进入勘察的采空区进行勘察,形成了成果,填补了采空区勘察的空白,年内治理采空区150万立方米。尾矿库,实施闭库治理5座,整治河湖边尾矿库71座和头顶库93座,植被绿化117座、栽植灌木类植物1415万株。冶金工贸,持续开展机械防护和能源隔离整治,治理隐患2310项,拆除450立方米高炉3座、120吨转炉1座、50吨转炉1座。消防,组织开展了文物古建筑、仓储物流、电气火灾、消防通道等8项治理行动,共检查各类场所和单位9568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4952处,责令“三停”65家,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73份。同时,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能,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特种设备、文化旅游、供气供热等其他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整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
(三)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全员执法、全程执法,坚持“随机、暗访、重处”,不断提高执法严肃性、权威性和杀伤力,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一是开展专项执法。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重点敏感时期,突出重点部位环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企业主体责任悬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不落实的行为。二是创新执法方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年内组织集中观摩执法4次。建立了行政执法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实行执法情况量化排名,对位次靠后的县市区集中约谈,年内组织集中约谈2次。三是做到严惩重罚。坚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对问题隐患突出的企业顶格处罚,年内检查企业3250家次,立案处罚337起,实施经济处罚759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工235家,暂扣和吊销证照58个,处罚和约谈企业负责人143人次。我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从全省末档提升至一档。
(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更加严格。一是建立安全生产提示制度。先后下发《关于切实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提示函》《关于做好国庆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的提示函》《关于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提示函》,对事故易发部位环节和重点时段防范措施进行提示,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严密防控、保证安全。二是建立常态化考核督办机制。重新调整了《201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工作要点》确定的工作,实行月调度、季交帐,坚决杜绝监管空档。三是狠抓督查执法问题整改。对国家、省督导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举一反三、深入剖析,第一时间交办,持续跟踪调度,直至整改销号。年内下发督办函12份,督促整改问题隐患337项。
(五)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持续巩固。一是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立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141家企业安装视频观察点533个,83座尾矿库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二是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面扩大。在八大高危行业领域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挥保险机构在安全生产中的事故预防、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已投保企业343家,占应投保企业的53%,参保人数达6858人,保费合计490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底前30%的任务。三是安全生产支持保障力度加大。这次机构改革到位后,市委、市政府为市应急管理局增编37人,增加办公面积2168平方米,并大幅提高了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劳务费标准。
二、以提升应急能力为重点,积极构建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严格按照省应急管理厅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思想,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建设,有效确保了全市灾情及时预警、及时应对、及时救援、及时处置。
(一)强化应急管理保障。对市消委会、市减灾委员会、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等6个指挥协调机构及成员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优化,形成了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承德市救灾物资调拨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了自然灾害防治会商研判等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了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合力。
(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与市气象局等部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了会商研判,召开会商60余次。建立了应急值守制度、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市级救灾专家委员会、舆情应对体系、农房保险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信息体系,有效应对了2019年24次自然灾害,没有发生因灾死亡事件。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38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印发了《承德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实现了应急管理网络国家、省、市、县纵向贯通。注重加强预案建设,确定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相结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各类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加大应急救援演练力度,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800余次。推进地震预警能力建设,堪选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台站4处,均与征租方签订了合同。
(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一是落实群测群防。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宣传,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忧患意识、应急观念。三是强化物资管理。组织对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避难场所等情况进行清查摸底、造册登记,确保急需时能够调得出、用得上,为应急救援和紧急避难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尾矿库安全风险职能监测系统和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成15座试点尾矿库和3个化工园区及21家重大危险源企业视频图像和监测数据对接联网工作。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