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20-23421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刘文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和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加快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2018、2019年,我市分别制定下发了《承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承办发〔2018〕4号)、《承德市2019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承市政办字〔2019〕13号)文件,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实施步骤、政策机制作出了相应规定。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计划扎实稳步推进。
一、工作完成情况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2018、2019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1.49亿元,各专项行动均已按照年度任务目标全部完成。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是高度重视,协调联动,周密部署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召开全市性会议,及时协调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工作。制定年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年度目标、建设任务、工作节点、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压实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基本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干事局面。
二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完善了五项激励约束机制,包括目标责任机制、月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督导考核机制、晾晒通报机制,全面激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交流群,上与省级平台对接,下与各级领导、村民百姓相联,全方位传递各级政策和信息,多角度晾晒工作进展、成果及好的经验做法,曝光进展迟缓、反面落后典型,全天候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诉求和评价。2018年,承德美丽乡村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文章173篇,其中7篇被省级平台刊发转载。2019年,全市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承德美丽乡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388篇;36篇被省美丽乡村平台、省美丽乡村官网采用;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发表文章1篇;承德日报发表5篇;长城网发表2篇。
三是注重衔接,整合力量,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多年来,承德市始终坚持持续开展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坚持上级整治政策原则的基础上,强化了“四个结合”:即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贫困村作为主战场,与脱贫攻坚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完成,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融入旅游景区景点的标准及要素,营造干净整洁、便利卫生、生态优美的田园风光,助推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统筹整合多方力量、巩固提升,持续打造升级版、精品以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与现有建设项目相结合,各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与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有机衔接,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可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扎实做好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020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持续强力推进十二个专项行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收官之战。
一是切实打好三场硬仗。紧紧牵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以开展“厕所革命质量年”为抓手,保质保量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将2020确定年为“农村厕所革命质量提升年”,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质量为核心,严把改厕“十道关口”,发挥工程监理和群众监督作用,加强“改前”“改中”“改后”关键环节质量监管,确保改一座成一座,让农民满意。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技术、标准和模式,分类实施,支持整村推进。城镇近郊区、乡村旅游村等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坝上地区、山区等高寒缺水地区要建设符合实际、经济适用、农民乐用的卫生厕所;一般地区采取双瓮式厕所改造模式。加强技术攻关,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不搞一个模式包打天下。以提高生活垃圾精细治理水平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积存生活垃圾清理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山”等问题。持续推进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配套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治理成效的日常监督,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科学谋划本地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和转运设施,加快处理终端补短板。以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为抓手,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以县为单元加快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考虑村庄布局、人口规模、生活污水产生量、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突出稳定运行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治理模式,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建立“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管护体系,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坚持分类施治,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量大、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在运营维护资金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适合气候条件的集中处理并考虑与改厕结合。对居住相对分散、污水产生量小的村庄通过建设分散式治理设施进行处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纳入村规民约,对用水量少、仅有生活灰水产生的偏远村庄和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庄加强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基本全覆盖。
二是持续推进十二个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进一步细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街硬化、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美丽庭院创建、地名标志设置标准化和村庄规划编制十二个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任务目标。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原则,广泛扩宽资金筹措渠道。在切实用好上级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我市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县(市、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优先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斜。合理确定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出资责任,探索研究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出资、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四是广泛发动群众。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农民的优势,加强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或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对积极参与的农户给予多种形式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主动投入,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五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科学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建管模式,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硬件设施完好、保洁队伍稳定、资金筹措到位、制度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分明、监管保障有力”的长效管护体系,确保整治长效的可持续性。争取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承德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7日
领导签发:吴清海
联系人及电话:于洪波 0314-2051358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
厅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