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长效化规范化管理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020-05-08   10时12分 浏览次数:

——三论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承德日报评论员

好习惯是管出来的,高素质是引导出来的。要确保如期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必须加强长效化规范化管理,形成常态,确保长效。

新一轮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加大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和基础设施提升力度,特别是去年以来实施了严格的文明交通规定,利用曝光、罚款等手段,“礼让斑马线”“车窗抛物”等原来认为难以解决的顽疾,现在基本杜绝。实践证明,一些问题不愁管不了,就怕不敢管、不真管。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大考年、交卷年,我市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打响了创城“百日攻坚”战。为确保实效,4月26日,我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引导广大市民全部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我们清醒地知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保证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绝不仅仅是拿一个牌子,争一项荣誉。我们必须摒弃“测评迎检紧一紧,迎检过后就放松”的思想,强化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一以贯之的干劲,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日常,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要以长效化的管理体系建设为保障,建立最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坚决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网格化管理要坚决落实到位。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了网格化管理、沿街门前“五包”制度,划分了管理人员责任,门前“五包”“路长制”“街长制”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做到了责任落实无缝隙,监督管理无死角,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难点痛点问题。特别是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带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因此,我们要坚决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借鉴森林草原防火、疫情防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微信矩阵群”,打造一个问题及时发现、处理高效快捷的综合性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法规条例要坚决执行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年来,省市相继出台了《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承德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承德市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十八项管理措施》等一系列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的法规条例,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制度基础。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规执行到位,才能让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一线执法意识,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打击,特别是要严罚严惩乱设摊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砌、乱丢乱倒、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针对主城区车站路、火神庙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长期存在的出租车占道揽客、随意停车、拼车拒载、违规议价涨价,以及“黑出租”“黑导游”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有力有效根除这些城市顽疾。

监督管理要跟进到位。强化监督与管理是“防患于未然”,及早发现问题,就能趁早解决问题、及时杜绝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等监督活动,及时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督促问题解决。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对各种不文明行为,每日一曝,跟踪报道。要充分发挥文明监督作用,组建特约监督队伍,对点位创建、执法人员履职情况和各类不文明行为,贴身监督。要用好“文明承德”公众号,引导鼓励市民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通过“手机APP”,及时将城市不文明行为向公众号发布信息,让所有城市不文明行为无法遁形、无处藏身。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逆水行舟,我们必须加足马力,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发现问题、提升成效、巩固成果,确保如期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