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刘春雨冯翠昕
隆冬时节,从隆化县城往西50公里,山势渐陡,“Z”字形弯一个接着一个,盘旋山间。一路急弯险道,过了两个山梁,从车内俯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承德市隆化县西旧屯村就坐落在山旮旯里。
“我去趟驻村工作队,喏,就是挂着‘红地图’那儿!”村路上,一名中年男子大步流星向前走,得知记者来意,他热情带路,“我们村变化太大了,说三天也说不完。要不就去我家,听我跟你们聊聊!”
姜海明,48岁,2013年年底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板凳山梁陡,滦河水白流。地偏无人问,吃饭靠天收。”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曾是西旧屯村的真实写照。两道山梁形似板凳,严严实实挡在村前;没有引水渠,滦河水从村前“白白”流过;通往山外只有一条山路,蜿蜒狭窄,弯弯相套,人称“十八盘”,令人望而兴叹。
“大车进不来,冬天一场雪,半个月走不了车,能干啥?帮扶啥呀,分点钱得了!”由于交通闭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等靠要”思想曾经是村民们的“主流”,姜海明也不例外。
家里4亩地,种些玉米、杂粮糊口。两个孩子上学,两位老人身体不好,都离不开人伺候。姜海明会泥瓦活儿,忙完农活就出去打些零工,媳妇殷贺菲在家照顾一家老小,日子过得紧巴巴。
“喊口号,走过场吧。”2016年,国网隆化县供电分公司工作队入驻西旧屯村,挨家走访贫困户。来到姜海明家,他冷嘲热讽。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这次我们就是要对症下药,带着大家精准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新心里有“谱”,不急不恼、笑呵呵。
张立新心里的这个“谱”,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指示,被驻村工作队所有成员一字一句地抄写在扶贫工作手册上:“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持‘六个精准’: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个月的“明察暗访”,按照每家每户的地理位置,西旧屯村形成了一张“绿地图”。图上,全村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一目了然。姜海明家在地图左下角,上面标注着“学”“病”等字样,还画着一个绿色的小旗子。
“你看,现在还是绿色的。等咱们村都脱了贫,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小红旗!”张立新目光坚定。
2018年春天,张立新匆匆找到姜海明。
“老姜,县里免费技术培训,我给你报了名。快收拾收拾,这就动身。”3个月包吃住,一分钱不用花,姜海明的泥瓦工手艺上了新台阶。当年7月,姜海明背着背包回到西旧屯,脚步轻快。
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姜海明的手艺正好派上用场。有了专业培训“加持”,野路子出身的“泥瓦姜”如虎添翼。驻村工作队不忘给他联系活计。当年年底,姜海明就赚到了2万元。
“好一个‘对症下药’,我信!带着大家伙脱贫致富,有我!”拿着崭新的票子,看着驻村工作队成员们熬红了的双眼,姜海明热泪盈眶。
姜海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带着10户贫困户一起干上泥瓦活儿,2020年4月还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殷贺菲受到丈夫感召,早出晚归,热心宣传扶贫政策,如今在村里的“扶贫专岗”担任宣传员;享受“两免一补”等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两个孩子比着学,小儿子期中考试在蓝旗学区排名前50名……
“泥瓦姜”的日子蒸蒸日上,再看西旧屯,得益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全村“地图”一片“红”——
蘑菇大王王恩东建起蘑菇烘干厂,赵荣军的箱包厂开到遵义,“输血”变“造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村扶贫工厂加工防护服2万件,40名留守妇女加班加点支援战疫前线;板凳山梁陡,那就发展特色旅游,建起百亩山樱桃园,5月山花开,美在深山也有人来骑行看景;新修的引水渠清水潺潺,有机稻田稻穗金黄饱满,养殖场内猪肥牛壮;村中街巷干净、路灯成行,179户危房改造一新,家家用上自来水……
一排大瓦房,亮堂堂;两只灯笼挂在大门口,红彤彤。姜海明坐在沙发上,笑盈盈地和记者算起自己的幸福账:“除了自留地,还承包了10亩地种甜玉米,一年收入7000元;在外务工当‘小老板’,一年收入8万元不在话下;媳妇儿当了扶贫宣传员,一年收入3600元,美得很!”
“过去的日子无精打采,现在的生活有滋有味。”姜海明说,“托了党中央精准脱贫的福,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者手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西旧屯村创造性地绘制了全村脱贫推进图。从“绿地图”到“红地图”的转变,正是承德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策的生动写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个月的入村走访,绘制“绿地图”,驻村工作队访民情、探民意,找到“姜海明”们的“病根”,对症下药开“处方”。3年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红地图”红红火火,西旧屯村变化翻天覆地。
作为原来“绿地图”的组成部分,“姜海明”们被“看见”,在精准帮扶下,内生动力得以大大激发,实现了由“绿”转“红”。这种转变,既是发生在他家的变化,也是一个村子的变化,更是千千万万脱贫户亲眼见证的变化。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