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米喜变小米“皇”——“看老乡·问小康”“环京津贫困带”脱贫户那些事系列报道之十一
2020-12-26   09时27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刘春雨李敏  

汽车驶出丰宁,一路向北约30公里,高高大大的黄旗牌楼就出现在眼前。

正午暖阳轻洒,平缓的山坡地上,一片沃野正盖雪酣眠。

走进东村村口,耳边响起“锅碗瓢盆交响曲”,一阵阵小米饭的清香钻入鼻孔。

“大姐,您这是自家种的米吗?真香啊!”

“对!山好水好,绿色有机,这米能不香吗?”

说话的大姐叫角树英,55岁,黄旗镇东村村民,丈夫老田曾意外摔伤,因病致贫,2014年年底,她

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米粮川”里愁“米粮”

平顶山脚下,潮河源头。潮河水从山脚下蜿蜒而出,经滦平县流向古北口汇入北京密云水库,每年为该座水库提供着59%的蓄水量。

守着潮河水,黄旗镇种谷子已有400余年历史,清朝时是宫廷贡米的产地,素有“米粮川”的美誉。

虽说住在“米粮川”,可是角树英一家却着实过了些年“不见粮归仓”的苦日子。

家里12亩地,旱地占了一大半。旱地种玉米,受一年累,也卖不了几个钱。水浇地种谷子,1亩地收入不到2000元。

为了多打谷子,就使用化肥农药,土地“带病生产”,产量上去了,但加工出来的小米味道十分寡淡。这曾让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角树英心酸又无奈:“都说我们这里是‘米粮川’,可是小米卖不上价钱不说,连过去的香味也没了。”

角树英说,那时候,她有个心愿,就是让黄旗小米重现“老味道”。“大道理我说不好,但是我觉得咱这好歹出产过贡米,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儿。”

有机小米“长”出来

2014年2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张承地区定位于“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周边贫困问题”。

如何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代的“两大任务”?承德交出答卷:誓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让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并行,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天蓝、地绿、水清、土净——上风上水的丰宁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持续打造京北最大的有机农业基地,并将其作为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脱贫摘帽两大中心任务的最佳切入点。

依托当地海拔高、土质好、光照时间长、自然环境无污染的优势,黄旗镇决定把扶贫产业和打造绿色有机小米产业相结合,提高小米“含金量”。

蓝图绘下,“春风”吹进东村。

“能人”李凤琴放下干得红火的建材生意,回村创办了黄旗皇种植有限公司。

和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起,角树英把家里的12亩地流转给公司,自己也去公司务工。

春种、夏管、秋收,角树英使用腐熟农家肥,坚持原始耕作,自然成熟,只为“有机”二字。

当年秋天,一捧捧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前来买米的货车在村口排成了队。

2016年,黄旗小米地理商标成功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黄旗皇1号”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种植有机小米,虽然产量降了,可是价格却翻了番地涨。昔日的普通小米,一下子就变成了小米“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根据丰宁全县有机认证面积推算,年可减少使用化肥15000吨,减少使用农药100吨。干净清亮的潮河水,小米“皇”的贡献可不小!

“米粥煮好,上面一层米油,喷香!”角树英说,记忆中黄旗小米的味道又回来了。

“承德山水”扬品牌

一阵欢快的手机铃声,打断了角树英回忆的思绪。

她接起电话,里面传来女儿田梦的声音:“妈,我们公司又在‘承德山水’品牌专柜团购了50箱黄旗小米。”

今年夏天,因为田梦带回去的“探亲礼包”,她的同事们成了黄旗小米的忠实粉丝,角树英当上了黄旗小米的义务快递员。可谁知没过多久,女儿在电话中告诉角树英,北京有了“承德山水”农产品品牌专柜,在那里,包括黄旗小米在内的承德优质农产品一应俱全。

“黄旗小米”“围场土豆”“隆化水培蔬菜”……得益于承德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优良生态环境,“承德山水”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走出承德,走上了越来越多人的餐桌。

承德充分挖掘发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区域农产品特色优势,打造京津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通过做大做强“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不仅让农民从中受益,也让承德优质农产品搭上了“走出去”的快车。

“闺女说,不用让我再当义务快递员喽!”

可喜的是,熟悉山野环境的老田康复后,被村里聘为护林员,看护着村边青山,保护着一弯潮河水。

坐在饭桌边,角树英给记者算起了自己的幸福账:“老田当护林员,一年收入8000元;土地流转给公司,一年租金将近3500元;我在公司务工,年收入1万多元!”

“别客气,你也尝尝我们的小米饭!”角树英端过一碗饭,“原来的黄小米,现在可是小米‘皇’了,最好的,1公斤120元呢!”

记者低头一看,这碗饭黄澄澄、油汪汪,果然不一般。

记者手记:

京津冀,山水一体,唇齿相依。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承德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重大历史使命。这是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承德提出的功能定位,更凸显出承德生态功能战略地位的不可替代。

既要“生态支撑、水源涵养”,又要“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在此形势下,承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并通过发展特色种植、打造“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既涵养了水源、保护了生态,也提高了承德农产品的“含金量”。

黄小米变成了小米“皇”,正是承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