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4/2020-24716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 | 发布机构: 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您提出的关于“以乡村游和民宿游为抓手,深入推动京北宜居、宜业、宜游新城打造”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完善乡村旅游优先发展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突出重点任务,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进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目标精准。把旅游和文化扶贫纳入 全市“一核、两带、五大板块、六个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 总体布局,按照“南北联动、两翼齐飞、全域发展”的发展 思路,连续举办承办了首届承德市旅发大会、第三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和第三届承德市旅发大会,精心谋划建设了中国马镇、金山岭长城、兴隆山等重点项目。特别是第三届省旅发大会重磅打造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已成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弘扬传播大道,承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示荒大道,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助力脱贫攻坚的幸福大道;承德的办会经验先后两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并印发全省通报学习。印发了《关于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扶贫就业岗、旅游扶贫摊位、民宿改造奖补等多项帮扶措施。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设立了乡村旅游产业增信基金。
二是大力发展精品民宿。近年来,我市将精品民宿作为承德旅游的新业态项目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和民宿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民宿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双桥区叁时壹宿、兴隆县星宿-雾灵山居、梨花公社·兴隆·艺术民宿、宽城县柏旅满塘、滦平县金山岭唐乡等精品高端民宿各具特色,特别是兴隆县雾灵山居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了全市精品民宿业态发展的样板。全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结合扶贫异地搬迁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打造的兴隆山、郭家庄、永太兴、契丹部落等景区景点周边新建了新民居,重点发展民宿业态,建立起了景区开发主体与周边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景区周边民宿集聚发展态势。兴隆山迷子地村、丰宁县小北沟村利用建设回迁房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带动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行动。
2019年7月19日,国家文旅部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规范》,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在星级评定方面,新版标准指出:经评定合格可使用星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同时还提出:旅游民宿星级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将取消星级。包括:发生违法违规事件;出现卫生、安全、消防等责任事故;发生重大有效投诉等。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我市乡村旅游品质,加快高端民宿建设,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我市于2020年9月13日-14日在兴隆县举办了首届承德市乡村旅游与高端民宿建设推进会,崔万峰副市长出席会议,市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区主管副县区长、旅游文化局长约40人参加会议。会上印发了《承德市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与高端民宿建设工作方案》,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景区化、智慧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原则,争取把我市建设成为环京津乡村旅游精品片区,实现乡村旅游“全省领先、全国占位”的目标。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组织开展全市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和发展状况调查,在全市《“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乡村旅游作专题部署。
二是实施品牌示范带动。除双桥区、滦平县已获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外,新增双滦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打造文旅特色乡镇15个(兴隆县安子岭乡、大水泉镇、雾灵山镇、青松岭镇,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镇、化皮溜子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哈里哈乡,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隆化县七家镇、茅荆坝乡,平泉市柳溪镇,滦平县巴克什营镇,承德县新杖子乡,双桥区大石庙镇,双滦区双塔山镇)。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继续争创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同时,开展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培育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
三是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快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业公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庄园,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乡村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资源等,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冰雪娱乐、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有条件的县(自治县、市、区)、乡镇、村,推进乡村旅游和中医药相结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
四是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化、智慧化。实施全市“百村景区化”工程,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及同步管理,全市文旅特色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国家A级景区标准50个,其中达到国家3A级景区以上标准10个。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网上预订、支付、交流等功能,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推动5G技术在文旅特色乡镇、高端民宿的应用,利用数字化智慧化新技术,开发消费新场景,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便利化。
五是推进乡村民宿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开发建设乡村民宿项目,把乡村民宿建设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全市建设乡村民宿300家,其中高端民宿100家,每个县(市、区)乡村民宿建设不少于20家,其中高端民宿不少于10家。优化乡村旅游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市内外多元投资主体,引进维也纳酒店、锦江之星、首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促进高端民宿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六是发展后备箱经济。加快构建完善乡村旅游商品产业链条,提高乡村旅游商品产业综合竞争力,激发乡村旅游商品市场消费潜力。推动“乡村+文创”、“农业+文创”,通过创意包装和设计,加快土特产品和乡村工艺品文创化,打造“承德好礼”区域优秀乡村旅游文创品牌。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特色乡镇设立乡村旅游文创商品购物店和特色乡村旅游商品购物街区。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扩大“创意下乡”覆盖面,吸纳社会创意资源对接乡村,丰富乡村创意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以直播带货为主的网红经济,培育一批网红村、乡、镇,推动我市网红商品、网红街区、网红农货、网红农民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印章)
2020年9月8日
领导签发:甘彦秋
联系人及电话:黄志磊 2057202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