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4/2020-24701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发布机构: 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25号提案的答复
2020-11-03   15时04分 浏览次数:

尊敬的舒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承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聚居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积淀了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大类别,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计入选市级名录167项,其中入选人类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73项;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42人(含去世传承人)、市级传承人87人;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非遗文化传承后继乏人,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已列入我市重要工作内容。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高效完备的保护机制

为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有章可循,自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以满腔的热情和对保护我市优秀民间文化遗产的执着,全身心投入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我市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与其他地市相比差距太大。保护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我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指导,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文广新局成立了由主管副局长为主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办法》、《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厅及基地的建设情况

我市不断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组织搭建各类宣传展示平台、编制图典教材等资料、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非遗展示也是我市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不断推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厅建立工作,使我市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18年我们在北京恭王府举办了“中国.承德非遗大展”,重点展示我市的满族非遗项目,丰宁满族剪纸随“河北文化代表团”出访比利时、波兰、俄罗斯,非遗特色浓郁的剪纸作品及传承人的现场演示令当地人叹为观止,大大提升了我市文化影响力。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培育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如:承德乾隆醉酒业荣获“河北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企业”;龙腾艺术馆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滕氏布糊画传承发展基地”;冬阁艺术馆被评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河北省民族师范学院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0年 承德有了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位于承德市双桥区碧峰门民俗文化园区13号楼负一层内,12号楼1至3层内,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一区:非遗文化传承展示区(百工坊)、二区:中小学生非遗研学基地、三区:“承德山水”和“承德好礼”特色(农业、土特产)产品展示展销区、四区:线上直播、展示、销售区。展示中心汇集了全市100余项非遗产品,为游客及市民提供集‘展示、演出、教育、研学’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全新体验空间,在二楼研学基地,能够让更多人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更加有利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被列为双桥区加快推进城市夜经济发展、丰富后备箱经济的一个精品片区。为承德积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京、津、冀、辽、蒙地区驰名的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借以推动承德市由“非遗大市”向“产业化大市”的转变,促进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我市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多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增加保护经费投入。逐年落实政策、组织、设施、资金四大保障,市局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非遗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各县区成立了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区)和乡镇(街道)两级普查工作队伍。共争取国家、市级和区县财政对非遗保护的投入累计达到95.2万元。特别是2017年以来,经过全市各级非遗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承德每年都有各级非遗项目获批。随着非遗项目的不断充实,我们还建立起资源、名录、传承人、整体性四大保护体系,搭建了非遗保护的整体架构,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以上是根据您的提案所做出的答复,不足之处敬请您指正,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印章)

2020年 9 月  7  日

 

 

 

 

 

 

 

领导签发:祝好勇

联系人及电话:王雪征  0314-2020680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