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6/2020-24477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223号提案的答复
2020-10-28   14时10分 浏览次数:

您提出的关于“对标深圳,推动政企互助、企企联合、打造‘企富政强’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您的提案有分析、有对策,非常有现实意义,现就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工作开展及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政策举措答复如下:

一、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2345”总体思路目标,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服务、优化环境、加强扶持,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新增1303家,累计达到30676家,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新增6家,累计达到122家。中小微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9%以上,民营企业实缴税金153.9亿元,占全部民营经济实缴税金的88.9%。

二是民营经济贡献稳步上升。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66.5亿元,增长7.2%,占全市GDP的65.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上缴税金173.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5.3%;城乡居民收入的61.4%由民营经济提供,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民营经济促就业作用明显。截止2019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单位个数达到23.1万个,从业人数达到103.8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6.1%和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均由民营经济单位安置,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稳就业保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8.6亿元、479.7亿元和448.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3:61.7:35.3调整为4:49.6:46.4(2019年比例),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2.1个百分点,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1个和1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如您所言,近几年,我市民营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市场主体偏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加,但总量仍然偏小,主体仍然偏少。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企业个数仅占全省的5.3%和4.5%。

(二)产业结构偏重、产品层级偏低。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8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6.3%,6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下降0.9%,两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3.1%;初级产品加工企业还占相当比例。

(三)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基本上是通过自我筹资、自我积累进行发展的。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为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小微企业很难找到合规的担保人。因此,民营企业有限的资本额、较高的利息负担、过短的资金使用期、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使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四)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研发机构匮乏。我市只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10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00家,90%以上的企业缺乏研发、创新的平台和能力。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不足。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0.61%,低于全省1.39%的平均水平;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仅为0.67%,低于全省1%的平均水平。另外科技型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我市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举措

您在“对标深圳,推动政企互助、企企联合、打造‘企富政强’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中提出的多项建议,反映了目前我市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您的这个提案非常好,对政府各部门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破解民营企业发展制约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引导我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应对今年疫情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冲击,全市民营经济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复工达产、释放民营企业活力、破解融资难题、聚焦创新驱动等方面为重点,强化领导,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坚持深化政策落地,着力激活市场主体。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借鉴其它省市好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出台了《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承发〔2014〕11号)、《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承市政办字〔2015〕184号)、《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承发〔2016〕16号)、《中共承德市委、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承发〔2019〕7号)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下一步我市要强化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全民创业。破除各种“玻璃门”,坚持非禁即入,彻底清理限制民营资本进入的不合理规定。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压减审批环节,为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添活力。

(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纵深推进,93%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全部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成”,“满意承德”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超过9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以内,新增企业8079家、增长15%。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实现驻企政府服务代表全覆盖。成立了承德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专责企业服务机构,向1982家企业派驻862名驻企服务代表,全面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到2019年底,市县两级企服中心共受理问题19992个,办结19925个,办结率99.7%。

今年政府将继续深化以“不见面、不用跑”为目标,“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全面优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科学功能分区,完善服务设施,90%进厅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六全”服务实现全覆盖。依托“满意承德”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办事一次成”向“办事不用跑”转变升级,启动实施“承德办事网上行”。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审批时限平均再压减20%以上,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全力建设“数字政府”。全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诚信环境、法制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舒心创业。

 

(三)坚持深化要素保障,全力破解企业难题。在破解融资难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2019年,全市共组织各类银企对接、资金洽谈和发布活动138次,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70.2亿元,同比增长12.1%,比年初增加25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量存贷比108.2%,全省排名第三;存量存贷比85%,全省排名第二。在破解创新难方面,依托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按照政府主导、高校运营、企业融入的原则,发挥仪器仪表、智能制造与汽车关键零部件、工业设计、和合众创空间4个创新平台的研发作用,服务企业,目前,服务企业58家,共同与企业研发项目96项。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截止2019年11月底,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45898.48万元,其中新增减税205018.07万元,新增降费40880.41万元。全力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截止到2019年底,我市共清理出拖欠账款总额105788万元,已清偿88179万元,剩余拖欠17609万元,清偿进度83.35%。

今年我市将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强和改进融资服务,建立“市县领导走金融”和“金融机构走基层”制度,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激励办法,开展政银企常态化对接互动,探索搭建企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质效。强化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险资增信和险资直投力度,培育引导一批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积极探索“政府奖补+基金引导+金融支持”的多元化扶持办法,建立帮扶企业纾困新渠道。加快市、县两级担保机构建设,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

(四)坚持深化培育提升,全力拓展创新能力。培育了承德高新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承德县城东新区创业辅导基地2个省级示范基地和平泉市尚源创业创新基地等6个市级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开展了“送政策到基层”和“百场万家公益服务”等活动,2019年共培训各类人员3.5万人,其中企业中高层700余人。特别是针对企业家高端培训较少的实际,我市组织50余名企业家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市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一步工作要着力聚焦创新驱动。围绕全市“3+3”主导产业和县域“1+2”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全面落实“1+9+N”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值“双倍增”行动,力争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大力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年引进各行业高端人才500人。

(五)坚持深化转型发展,全力促进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优势企业,带动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313家规上民营企业,实行了领导分包,采取了“一企一策”,促其优化结构,创新产品,开拓市场,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全市十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集聚,规模不断壮大。平泉市食用菌、承德县特色装备制造、兴隆果品集群列入省重点产业集群,双滦钒钛新材料、高新区大数据智能感知基地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平泉食用菌成为省级示范产业集群,隆化肉牛、兴隆山楂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十个重点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0亿元。

今年我市将着力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走千企帮万家”活动,继续落实领导包联机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县、乡(镇)三级领导干部包联联动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全覆盖开展企业帮扶行动,以问题为导向,对企业存在的困难一对一帮助解决,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开展送政策入企业活动,加强涉企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六)坚持深化帮扶机制,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市政府出台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援企稳岗、财税扶持、金融支持、优化政务服务等四部分15项政策措施。在援企稳岗方面,出台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企业发展等措施;在财税扶持方面,出台了延期缴纳税款、减免企业税费、优化退税服务、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平台等措施;在金融支持方面,充分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和市国投集团示范作用,出台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予以续贷和展期、降低贷款利率、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措施;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出台“不见面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建立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帮扶机制等措施。坚定了企业发展的决心,对我市民营企业稳定回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全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让红利第一时间惠及企业。一是对国家和省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进行深度研究,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抓住切入点,并编辑成册,通过“两微一端”推送到企业,让企业深入了解政策,有的放矢地分享政策红利。二是由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开展“送政策入企业”说明会,全面开展企业帮扶工作。三是组织金融服务团,点对点支持企业资金。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抽调48名业务骨干、信贷专家,组成12个“金融服务团”分赴各县市区、企业,现场“开方”、对症“给药”,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83家企业办理延期还款10.5亿元,免除客户“逾期欠息和罚息”及延长还款期限90天以上共3162笔、涉及金额14.4亿元。截至3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559.4亿元,较年初增加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企业贷款余额1407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年初新增 51.2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针对今年疫情对民营企业造成的影响,精准分析原因,实行台账管理,实施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调度,督促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企业生产恢复,从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用工服务等方面强化保障,全力推动企业产能快速提升,尽快实现企业全面达产。

尊敬的李莉委员,您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一步,我们会针对您的建议,协调相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将各项政策措施抓实、抓细、抓好,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20年7月5日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