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公勺公筷 文明用餐”行动侧记
本网记者张楠
“本店提供公勺公筷,欢迎使用。”日前,记者来到市区新华路一家饭店,门口张贴着大幅海报,对分餐制以及公勺公筷进行宣传。
走进餐厅,记者看到5个包厢已坐满食客,大厅里的人也不少。餐桌上放置着尾端刻有“公筷”两字的白色筷子,筷子旁边是一只不锈钢勺子。
“这是我们店的标配,每个桌子放两副公勺公筷。公筷无论是长度还是颜色,都明显区别于普通筷子。除了放两副公勺公筷外,端上桌子的每份菜或者钵子上都放有一副一次性的筷子或者公勺。”该餐厅张经理说。
在餐厅的一间包厢内,第九中学的学生吕弘扬和家人在一起就餐。席间,她用公勺在钵里舀了一勺土鸡,再用一次性的筷子夹了一块牛肉,放在自己的碗里。“相比之前,使用公勺公筷是麻烦了些,但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吕弘扬说,最近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开始使用公勺公筷的,家人在外就餐都会互相提醒。
“根据《河北省餐饮业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务规范》要求,我们店立即采购了500副公勺公筷,在店内推行使用,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这是个好习惯。”张经理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消费者能接受,吃饭时一筷夹菜、一筷入口,既健康卫生,又尊重他人。
附近另一家饭店餐桌上,也摆放着内容类似的提示牌,一旁还有一篮筷子和勺子,此时店内有不少人就餐,除了文字图片,服务员在上菜时也会提示顾客。“响应倡议的顾客不少,多数人会主动使用公勺公筷。”服务员小赵说。
“我觉得挺好的,文明又健康。”正在就餐的市民彭女士说,疫情发生之前没有这个意识,现在,无论是在家还是和朋友在外吃饭,她们都开始使用公筷。
李建海是该餐厅的店长。午餐过后,他和服务员忙着给公勺公筷消毒。“我们店内买了百余副公勺公筷,每天消毒3次,虽然程序上麻烦了点,但为了顾客的健康,值得这么做。”李建海说,大多数人能接受使用公勺公筷。他们也特别交代服务员,上菜前要提醒客人:“这是公勺和公筷,给您放在桌上了!”
随后,记者又在石洞子沟、流水沟、都统府大街、武烈路等多个路段,走访了15家餐饮商家,发现普及公勺公筷的商家达到了12家,其中多个商家承诺将严格落实要求,提供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
记者在我市商务部门了解到,根据《服务规范》要求,各类饭店餐饮服务单位要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足够数量的公勺公筷,配备数量应按照店内就餐时最大客流量对应配备。每桌配备公勺公筷数量应与就餐人数或上桌的菜点品种数量相对应。摆放到餐桌上的公勺公筷应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公勺公筷应当在开餐前半小时之内摆台。工作台设置公勺公筷专用存放区域,方便消费者取用。
“以前推动公勺公筷,更多的是行业部门在倡导、在推动。而今年明显能看到可喜的变化,大量市民主动参与进来。”市商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目前下发的《服务规范》,我市各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群众也自发性转变就餐习惯,取得了文明用餐新风尚培育的阶段性成果。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