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1/2019-04644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文件编号: 承农业提字〔2019〕第14号(A)类 有  效  性: 有效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61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6   14时59分 浏览次数: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次会议

61号提案的答复

羊立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市田园养生与休闲农业”的提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等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和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提升带来了助推力。

一、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拥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368个,从业人数59850人,年接待101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4.8亿元。承德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承德市、成都市、银川市等六家。承德市还拥有9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国家级,4个省级);3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1个省级);13个国家级和省级最美休闲乡村(4个国家级,9个省级);4个国家级和省级美丽田园(2个国家级、2个省级); 7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24个星级休闲农业园和采摘园(14个农业园,10个采摘园),累计推介“春观花”、“夏纳凉”精品线路23条。全市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协同推进。其中,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滦平县大屯镇小城子村、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围场县庙宫村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围场县梯田、围场县马铃薯花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双滦区、滦平县、围场县、承德市兴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被评为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通过近几年不断完善,休闲农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闪光点”。

二、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为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承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主要职责是做好综合、协调、统筹、服务等工作。各县区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负责协调各单位共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处理本地日常性事务;重点乡镇成立乡村服务组织,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职能。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机制,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承德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市政府安排专门资金,邀请资深的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公司为我市深入谋划编制《承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将我市休闲农业定位为“皇家风韵,山水田园”、“京津冀首选农业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总体布局为“一带六区”。“规划”全面、详实、站位高、落地性强,为加速我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进程,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京津冀水源地休闲农业“金字招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

市委、市政府将休闲农业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重点支持,为落实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土地流转等提供了政策支持,并利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二三产融合等项目资金向休闲农业产业倾斜,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四是规范行业管理

规范的管理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市农牧局组织出台了《承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办法》,以生产经营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自身特色、食宿条件和服务条件五个方面作为评星依据,对我市达到标准的经营主体进行审核定级,有效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联合51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筹备成立承德市休闲农业产业联盟,计划通过开展规范行业管理,建立自律与诚信体系等工作,提升承德市休闲农业整体服务水平。

五是加强宣传推介

我市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的“春观花”、“夏纳凉”高品质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3条,通过网站、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及各种会议、论坛进行了广泛宣传推介,尤其利用新闻媒体如今日头条、河北新闻网进行了广泛宣传。承德县新杖子镇苇子峪村成功申报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同时,我们拟通过申请休闲农业微信公众号,编制休闲农业宣传图册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了宣传推介渠道,效果显著。

三、存在问题

承德市历史悠久,皇家文化深厚,还是国际旅游名城,但休闲农业项目雷同,缺乏特色,品味不高,服务滞后,文化底蕴不浓,基础设施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三产融合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市投资在农业上进行观光旅游的资金不多,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承德特有的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工商资本投资我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都是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投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还随处可见,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美丽乡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发展特色不浓。休闲农业的形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没有各自的特色。体验性消费的层级低,仍停留在农家乐、生态园、采摘园、度假村等传统消费体验层面,文化、科技、运动、创意、民俗等潜在价值挖掘不足。发展模式创新滞后,收入水平不高,受旅游淡旺季影响较大,对外埠旅游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提供发展动力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用于农业的各项政策规定,整合多部门涉农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建立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

积极探索融资平台建设新途径。运用市场化的方法,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格局。加快建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扩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解决休闲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贷款难问题。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吸收民间资本,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是完善配套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协调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相关部门,改善休闲农业园区和规模休闲农业企业周边的水、电、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对于具备休闲农业开发潜力的乡镇、村庄,在道路交通、景观改造、供水供电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重点改造完善休闲农业场所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净化环境,美化村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休闲农业盈利点;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管理服务环境。

四是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依托承德绿水青山、温泉草场、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优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业等为主要形式的休闲农业,从多个维度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一是促进休闲农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上游种植养殖环节、中游加工环节、下游零售和服务环节;二是积极开发休闲农业的多种功能,如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养生、社交等功能;三是通过产业联动、产业聚集、技术渗透等方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新型业态,如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和企业投资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的商业模式;再如实施“互联网+”计划,将休闲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起来,打造新的休闲农业业态。

五是强化品牌培育,打造农旅精品

(1)依托现有的区域特色标志产品,培育一批休闲农产品品牌。通过生产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包装、营销优化等手段,打造宽城板栗、平泉蘑菇、围场马铃薯、兴隆山楂、丰宁牛奶、隆化牛肉、滦平道地药等一批休闲农产品品牌。同时,通过整体包装策划,打造“承德皇庄农品”系列产品品牌。

(2)发掘地方饮食文化,开发地方特色菜品,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特色餐饮品牌。中部地区主打皇庄餐饮,北部草原地区主打坝上美食,南部山区主打鲜果宴,东部地区主打菌菜宴(如蘑菇宴)。丰富餐饮文化内涵,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消费导向”的原则,大力开发休闲农业节庆活动,打造一批休闲农业节庆品牌。如皇庄美食节、草原文化节、山果采摘节、汤泉文化节。保证每季都有一个节庆,春有活动、夏有看点、秋有收获、冬有乐趣。

六是构建培训体系,提升人员素质

构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是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市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和旅游、财政、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大力支持,配合成立市级层面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发休闲农业相关课程,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开展行业知识、经营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与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采取定向委培、在职研修等方式,培养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邀请国内外休闲农业领域的专家定期开展论坛讲座、行业交流活动。

承德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8月26日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