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孙涛
奉养90多岁的奶婆婆,照顾患有癌症的公公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丈夫,料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没有丝毫怨言,以一副铁肩扛起了家庭所有重担,她就是平泉市道虎沟乡高创沟村高文清的妻子管晓英。她待人有礼、善待四邻,无论亲疏远近,都以诚相待。她孝老敬亲的事迹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她的善良之举影响了远亲近邻。
1995年,管晓英冲着高文清的善良嫁到了高创沟。当时,高文清的母亲早已离世,家中有一个患肺病需长年吃药的公公、两个妹妹和一个寡居多年的奶奶。21岁的管晓英以妻子、嫂子、儿媳和孙媳的多重身份融入这个家庭,开始了柴米油盐的农家生活。为了让这个家尽早有起色,管晓英几乎承包了家中所有做饭、洗衣、喂鸡喂猪的繁杂家务。忙完家里的活,她还要到地里帮助公公和丈夫耕种近10亩的承包地。虽然家中贫穷,但是管晓英相信,凭着辛勤的劳动,日子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2010年夏天,正在地里干活的高文清忽然感觉心脏难受不已,接着开始吐血。闻讯而来的家人把他送到医院,命是捡回来了,但同时被医生告之,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那就意味着,他一点儿重体力活也不能干。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夏天,89岁的奶奶睡觉时不慎从炕上摔到了地上。经过抢救,命保住了,但是留下了脑血栓的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紧接着,公公肺病加重,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是肺癌晚期。
当时一家人全蒙了,奶奶瘫痪在床,孙女孙子还在上学,高文清住院欠下2万多元的外债,家里家外全靠管晓英一人操持,公公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不治了。
“爸,咱再没钱,病也得治。钱您别着急,我先去借,我们都还能干活,以后咱再慢慢还。”管晓英含着泪对公公说。
管晓英东奔西走为公公筹来了近万元钱,但自知时日不多的公公说什么也不去医院。管晓英几次劝说无果后,不顾公公的反对,为公公买来抗癌和减轻病痛的药,最大程度地减轻公公身体上的痛苦。虽然管晓英夫妇对公公悉心照顾,但是病魔无情,半年后,他还是去世了。在弥留之际,公公久久拉着管晓英的手不舍得放开。
“我知道,公公是不放心老奶奶,不放心家里的外债。我告诉他一定会好好孝敬奶奶,家里的一切我都会照看好。”管晓英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奶奶胆子小,不敢一个人睡觉,以前都是公公陪老太太在一屋睡。公公去世后,管晓英和丈夫商量后,两人搬到了老人屋里,一是陪伴老人,二是老人有意外能及时发现。这时的奶奶已经90岁高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性情也如同孩子一样,时好时坏。
管晓英像照顾小孩儿一样悉心照料奶奶的饮食起居。老人年纪过大,手脚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吃饭时手抖动拿不起碗筷,每顿饭晓英都是一勺一勺喂。为了让奶奶吃得好吃得舒心,她每做一顿饭都要费一番脑筋,想方设法给奶奶做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饭菜。夏天怕老人被蚊虫叮咬,她让丈夫给奶奶的屋里安上纱窗,冬天把炉子烧得暖烘烘的,让奶奶住得舒服,四季衣服被褥按时替换让老人舒心满意。老人下不来炕不能去厕所,每天都是管晓英和丈夫给接大小便,老人有时意识不清经常把大小便拉到褥子上和裤子里,每当这时候她总是悉心清理,擦、洗、晾、晒,不嫌脏不怕臭,老人屋里没有一点儿异味。
自从奶奶瘫痪后,管晓英一共就回了两次娘家。娘家妈想念女儿了,女儿却因为照顾老人回不去,娘家的大事小情她也一点儿伸不上手。“娘家事我帮不上,婆家的事却没少麻烦娘家。”管晓英惭愧地说,娘家妈经常来帮忙照顾奶奶,父亲有空就帮着去地里忙活,她就盼着过周末,两个孩子放假了,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她好专心干地里和外面的活。
姑婆姐妹三人,高文清也有两个妹妹。大姑婆提出来几家人轮流照顾老人,但管晓英不同意。“老人年纪这么大了,如果挨家轮换,路途中不适应的话非常容易出现危险,再说我伺候这么久了,老人的身体和病情我最熟悉,换了别人怕是也不适应,姑婆和小姑子都出嫁了,各有各的一大家子,再让她们伺候我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管晓英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宁愿自己苦一点。
老人脾气古怪,清醒时逢人就夸孙媳对自己好,糊涂上来时,一有不顺心的就骂她,对此,管晓英总是乐呵呵地面对,不急不恼。邻居们问她奶奶骂你你就不生气?管晓英总是笑着说:“我奶奶不是年纪大了意识不清醒吗,不怪她,再者说,她是长辈,骂也骂得打也打得。”
在老人清醒时,只要是不太忙她总忘不了陪老人说说话唠唠嗑,让老人心里高兴心情舒畅。在管晓英的影响和熏陶下,她的两个孩子也对老太太非常孝顺,农忙季节或者周末放假时,管晓英到地里干活就由两个孩子给老人接大小便,老人身体不舒服两个孩子就替父母去给老太太买药请医生输液治疗。
管晓英孝顺公公、照顾奶奶的孝行被当地人传为佳话。她的行为不但影响了家里的亲人,附近很多村民也竞相学习她的孝顺,她这个平凡的农家妇女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