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19-17973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承市政〔2019〕27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的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逐条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法治环境
为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宣传普及力度,将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纳入“七五”普法教育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公众、单位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提高人民群众对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基础性作用的认识。同时各级气象部门创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结合“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宣传普及气象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不断增强人们遇险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的能力,满足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热切需求。
二、加快发展现代气象,全面提升气象综合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政府将继续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一是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和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政府管理职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抗灾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二是完善我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安排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御道口天气雷达站建设,着力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平台作用,切实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综合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三是提高气象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加快推进塞罕坝生态气象观测基地建设,积极助力承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区、天然氧吧、气象公园和太阳能、风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好气象科技支撑。四是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三农”水平。结合承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不断深化“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的科技优势,助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有效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建立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人影作业安全监管,全年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全力支持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
三、强化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地方与国家气象协调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落实与地方气象事权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精准高效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精准化、网格化的气象预报体系,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加快推进科学规范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公民行为规范,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素养。完善各级政府气象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强化依法履行气象监管职能,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气象防灾减灾。
今后,市政府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努力提升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作出更大贡献。
承德市人民政府
(此件主动公开)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月9日印发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