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天鹅在滦平巴克什营潮河内展翅欲飞。记者 王立群 摄
在海留图国家湿地公园,上万只灰鹤、白枕鹤飞翔在湿地滩涂之上,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在丰宁天桥村潮河畔,数百只北迁苍鹭在此栖息,时而俯冲入水捕捉小鱼,时而振翅高飞衔枝做巢。
在承德市区武烈河,野生绿头鸭游弋在水面上,带来一道道涟漪,头顶的翠绿羽毛与岸边初绽的杏花相映成趣。
青山不语花含笑,碧水无声鸟作歌。数年来持续不断的生态建设、涵养水源,已让承德变为“鸟的天堂”。
阳春三月,武烈河水碧波微澜,一群野鸭时而潜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引来过往市民驻足观看。
“我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生活在武烈河的野生绿头鸭大概有150余只。绿头鸭适应能力强、耐低温,其中一部分去年冬天就留在承德越冬,可能以后就留在承德‘安家’了。”承德民革野生动物救助协会会长高华峰说。
为了改善武烈河的生态环境,我市实施了以河道清淤为主、水生植物种植为辅的生态治理,在河中种植了睡莲、芦苇等大量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仅能进一步改善水质,还为绿头鸭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筑巢场所,这是武烈河‘留住’绿头鸭的一大原因。”高华峰说。
一直从事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的高华峰,始终关注着武烈河上的野生鸟类。他告诉记者,野生水鸟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随着武烈河水质逐年变好,吸引来的水鸟也越来越多。去年夏季,他曾在武烈河中观测到鸳鸯、天鹅、大雁等20余种鸟类。
坐落在潮河岸边的丰宁天桥镇天桥村,近日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迁徙而来的苍鹭。
在河边经营垂钓园的村民高兴双,十几年来一直观察着这些鸟,成为了“义务护鸟人”。他说,每年春天,苍鹭都会飞来天桥村附近,在河水中觅食、交配,在树林中筑巢繁衍后代。几个月后小鸟离巢学飞,天冷后成群飞往南方过冬。苍鹭是一种大型水边鸟类,对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选择意识。高兴双说:“这些年来,我们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也齐心协力地爱护这些鸟儿,苍鹭也一年比一年多了。看着眼前的青山绿水,看着飞翔的鸟儿,我觉得特舒心!”
“候鸟一年比一年多,说明丰宁坝上的环境越来越好。”摄影爱好者乔振乾说。近日,上万只北迁的灰鹤、白枕鹤来到丰宁海留图国家湿地公园栖息,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滩涂觅食,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
湿地是鸟类的“乐园”,许多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随着海留图湿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栖息于此,今年来此栖息的灰鹤和白枕鹤要比去年晚一周左右,但数量是去年的3倍。随着气候转暖,大雁、天鹅、赤麻鸭等候鸟将陆续飞临,在此栖息觅食后继续向北迁徙。
“村民最初看到灰鹤时很惊奇,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丰宁大滩镇老羊圈村党支部书记孙允艳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承德的蓝天碧水,打响了承德旅游“生态品牌”,也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我市在涉水生态环境治理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2018年,我市投资2.54亿元,实施四大类工程,全市65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着力加快河道生态修复,全年治理完成130.59公里。建立健全了河湖巡查、河长提示等6项机制,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履职尽责,巡河19308人次。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中,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23.87亿元,完成涉及4方面39项建设任务、6项示范工程,2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了试点建设预期。2018年8月,承德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技术评估,成为全省第三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 记者 关秋实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