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我市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之际
本网记者杨丽红
编者按
承德,拥有五千年红山文化的底蕴、三百年山庄文化的积淀,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作出“定位于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按照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京津脱贫攻坚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三区一城”定位和“12345”总体思路目标,坚持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好民生实事,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城市吸引力不断加强,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终获“2019美好生活·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殊荣。我们相信,以此为契机,全市上下必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意志,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新局面。
青山披苍翠,绿水绕城郭。行走在承德的大街小巷,遒劲挺拔的树木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环境优雅的小区与怡然自得的居民和谐共生……
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统一。近年来,我市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魅力日渐凸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城市让居住者、外来旅游旅行者、创新创业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终使我市赢得“2019美好生活·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殊荣,也成为我省唯一上榜城市。生态优势引领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塞外山城在绿水青山间描绘着一幅多彩画卷。
做好民生实事,打造生态文明宜居之城
“清晨去山庄里打太极呼吸新鲜空气,傍晚到武烈河畔遛弯消食,闲暇时小区里街坊邻居聊天下棋。”家住柴场小区的段大爷谢绝了儿女们接他去大城市养老的建议,他觉得,承德天蓝水净、路畅人和,生活就医便利,是安居养老的不二之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发力,做好民生实事,打造文明生态宜居城市。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享”,强力推动民心工程建设,支持就业、教育、康养、体育、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办成多件利民惠民实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强力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程,我市城镇新增就业4.56万人以上;改扩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教育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与现有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医疗健康“雨润工程”;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帮扶机制,把31种抗癌新药列入门诊特殊病用药报销范围;济困扶残工程将城乡低保年标准分别提高600元和400元,达到7800元和4300元;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整治提升率达到70%以上;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152套,农村危房改造18385户。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204个,改造供水、供热、燃气、排水老旧管网168公里。
持续美化中心城区,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建武烈河两岸坝体文化墙300延长米,实施广仁岭大街等园林绿化工程23项,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80座;强力推进道路畅通工程,普通干线公路建成通车1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15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城市道路建设项目24项,新增停车位1000个;文体惠民工程深入人心,组织各类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次,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和活动22项,为200个行政村配建体育健身设施;开展平安承德建设,让老百姓平平安安过日子,生活得更踏实。
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八大攻坚行动,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商宜业之城
一家企业从签约到生产,需要多长时间?仅49天!这是河北嘉耀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兵给出的答案。赵红兵清楚地记得,公司迅速签约落地,得益于承德县高新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仅仅49天后,首张巴纶板材便从车间下线。现如今,公司产品不仅在京津冀市场供不应求,还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市着眼优化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打造宜商宜业之城。
扎实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切实发挥各活动专班作用,持续开展“走千企帮万家”“暖心助力”活动,对359家工业企业、187家服务业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重点出口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以“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为重点,着力推动企业开办提速、提快项目落地速度等8个专项行动,打造承德营商环境品牌。
着眼于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聚焦承德发展的当务之急,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市委、市政府开展“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通过搭建畅通的信息化平台,提供标准化服务,让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大幅提升行政效率,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多点开花”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宜游之城
五千年的红山文化源远流长,三百多年的避暑山庄皇家文化璀璨夺目,避暑山庄、外八庙、磬锤峰,“紫塞明珠”在这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使承德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不动摇,我市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生态优势日益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如今,雾灵山、塞罕坝、辽河源、茅荆坝、红松洼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仅两年的时间声名鹊起、广受赞誉。2018年,我市共接待中外游客7009.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和26.60%,游客数量增速、旅游收入增速及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2018年12月29日,京沈高铁承德至沈阳段正式开通运营,承德人民的高铁梦照进现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更加方便。2个小时抵达沈阳、4小时到达大连、5小时可以漫步在哈尔滨街头……
由避暑山庄“一枝独秀”转向“众星拱月”,承德翻开了全域旅游、全年旅游的崭新篇章。今年9月份,一座具有古韵热河特色的普宁文化休闲小镇拔地而起。非遗文创精品展区、特色餐饮商业区、特色美食小吃街和高端民宿区……每一处都是特色十足的景观景点。
与此同时,“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问世,生态优势引领经济发展的成果日益凸显,也为我市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新机遇。当前,承德正在以独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基地。不久的将来,承德必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一颗耀眼的新星。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