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北省师德标兵、围场二中校长李丽然
“我心中一直有个执念,认为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是我与孩子有缘,我得想方设法把他们教育好,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做到志向高远、行在当下,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作为围场二中校长的李丽然,每天迎着第一缕晨曦,早早地来到学校,查看教室学生到校及值日情况;放学后,挨个检查并关好教室门窗和电源。
50岁的李丽然于1990年参加工作,在围场一中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1年,2011年5月任围场二中校长。“育人一时,利在当代;育人一世,功在千秋。”在李丽然心里,德育教育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加班是她最常态化的工作模式,无论周末,还是寒暑假;无论教学区、后勤区,还是工程区,披星的早晨,抑或戴月的晚上,小到弯腰拾起一片纸,细到关注墙上一个不应该有的钉子孔。
“有时候家里人也不理解,连陪老父亲吃顿饭的时间都要硬挤出来,但还经常爽约。”说到家里的老父亲,李丽然神情有些黯然,她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却以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身份,爱着学校这个“大家”。
李丽然躬亲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她努力活化教育形式,通过各种精彩的活动,感化教育学生。清明节祭英烈,她身先士卒,第一个拿起扫墓的扫帚;母亲节包饺子,她用最感人的诗歌感动得每一位妈妈潸然泪下;徒步远足,她和孩子们头顶骄阳,并肩走完二十华里;爱心义卖活动中,她认真讨价还价锻炼孩子,然后高价买下商品,奉献爱心;她与时俱进,努力推行学生自管体质,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全面锻炼学生,做学校主人。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李丽然坚信,真正的教育者一定是有温度的。在她心里,老师的事就是她最重要的事,学生的需要就是她最重视的问题。
学校里的一位老教师,丈夫抛下她和不大的儿子离家出走,儿子又患上了血液病,仅有的工资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用度,根本无力支持孩子的医药费用。李丽然看在眼里、记挂在心里,让学校工会拿出一定费用对其进行资助,又发动班子成员捐款帮扶。后来这位老师退休了,但也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除了经常的电话关心外,帮扶资助从未间断。
另一位女教师,儿子遭遇车祸,命悬一线,一时间让这位母亲没了方寸,几近崩溃。李丽然第一个站了出来,跑前跑后帮助处理相关事务,还带头发动全校教职工捐款相助,在危难的关头,犹如一剂强心针,给了这位母亲最强大的信念,最终从死神手里把年轻的生命拉了回来。得知儿子没有生命危险那一刻,这位母亲与李丽然相拥而泣。
2016年,一个家庭极其困难又极度自卑、思想消极的孩子来到围场二中就读,班主任一时间无计可施。李丽然自己拿出钱来给孩子买学习、生活用品,坚持经常和孩子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帮孩子树立自信,孩子最终由原来的孤僻悲观变得阳光上进。2019年,初三年级一个不幸的孤儿成绩优异,却因经济原因面临辍学。李丽然立即发动班子成员捐款,使其圆满完成学业。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喜极而泣,带着厚重的感激和沉甸甸的嘱托走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德化人,厚德而行,福自至矣。”坚持做服务学生一生发展的良心教育,换来了丰硕收获。学校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教学成绩稳步提升,连续多年中考成绩位列全市首位。获得河北省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研究项目实验学校等200多项奖励。她个人曾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承德市优秀青年教师、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3次荣获市政府二等功奖励,12次获得县政府三等功、嘉奖奖励,连续多年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李丽然秉承陶老先生的优良传统,守望理想,续写着平凡而美丽的教育乐章,走着一条执着追求、辛勤耕耘、创造幸福、无私奉献的教育之路,用爱心为学生编织梦想,用真心为老师创造幸福,用满腔热血做着打造精彩教育的“筑梦人”…… 本网记者 孙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