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0/2018-04795 |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是否同意公开(是)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二次会议
第0015号提案的答复
双滦区政协: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发展居家养老加快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9.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2%,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四化”叠加现象不断加重。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将迎来老年人口最高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逐步加大。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103所,总床位18066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8所,床位13366张;社会办养老机构55所,床位4700张。全市共建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35个,覆盖率82%;农村互助幸福院1846个,覆盖率75%,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0张。
二、主要工作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等。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社区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着力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一)建立政策支撑体系。立足老年人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养老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工作意见及奖补政策,印发了《承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承德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18年—2020年)》、《关于对养老机构进行奖补的实施办法》等,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定位、政策措施。
(二)完善资金扶持制度。为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省级补贴资金,每个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予80-50万元的补贴资金,累计争取并拨付资金1360万元;二是安排福彩公益金,为补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资金缺口,我局出台新政,在省级补贴资金基础上再给予50-30万元的补贴;三是争取市级财政预算资金,按照每张床位100元的标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累计争取并拨付资金100余万元。
(三)规划居家养老布局。一是推进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建筑面积不少于750平方米,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项目16个,覆盖率89%,已达到2018年底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80%以上城市街道的目标。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以社区居委会或大型生活小区为单位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落实服务的末端网点和服务配送的支援网点,目前全市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5个,覆盖率82%。
(四)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基本数据库。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口数据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志愿者服务数据库,动态更新,目前入网老人9600人。二是健全服务网络。以“12349”平台为依托,依托承德电信云平台打造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居家健康、居家安全三大类居家养老服务,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签约线下服务企业3000家。
(五)推进医养结合及医疗资源整合。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充分体现综合性、医养结合的特点,按照标准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约,充分利用闲置的医疗机构的空置床位,将康复技术、医疗技术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打通康复、医疗、托养最后环节。
(六)开展护理技能培训。为普及养老护理知识,帮助家庭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老年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安排福彩公益金7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确定实施单位,在全市范围免费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养生知识、康复护理、急救知识等,参与对象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兼职人员及社区居民等,历时一年累计培训156场次,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居委会。每场次参加人员30至50人,累计培训7000余人。居民反响热烈,认为此次培训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发挥实效作用大。
(七)外出参观考察。为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模式,2016年相关科室业务人员赴德国考察雷纳范公司旗下的居家养老中心,今年主管局长和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又与利华副席赴兰州、西安进行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讲,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尚处在初步阶段,但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部分服务设施建设不达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缺少足够的场地开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
(二)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现有的居家养服务内容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居家照护服务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同时,在服务内容和行为上还欠缺相应的规范,服务供求双方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三)未实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由于政府财力和社会参与的不足,没有发放养老服务券,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能广泛开展。
(四)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行政色彩较浓,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资产重、投资大、回报率低,运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风险较大,目前支持政策不足,社会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渠道不畅、积极性不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子女的养老观念有待转变,自费购买所需养老服务的意识尚未确立。
四、下一步工作
大力发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在深入推进、深化内涵、深度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推进优质居家养老服务新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分解任务,聚合力。完善老年人数据库和健康档案,加强与预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120急救系统等对接,组建医养融合、信息互通的数据平台,发挥注册护士、退休医生等在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延伸性医疗服务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社会组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和上门医护服务,2020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全覆盖。
(二)建立标准,提水平。强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整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合理设置服务项目,从解决老年人助餐、日间照料等“受欢迎又管用”的服务项目出发,开发一些可操作、能落地、反响好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对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高龄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等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科学确定机构等级、照料护理等级和养老服务补贴领取资格等。
(三)升级平台,整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社会化程度,让更加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一是深化政企合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12349”平台的运行效率。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培育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推动政社互动。建立健全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网络,重点培育养老便民、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助餐、护理、照料等服务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公办民营、无偿提供场地、设备、水电费等方式,引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企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价格合理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四)加大投入,巧引导。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制定民政公共职能购买服务目录,落实购买资金,健全购买机制,重点列出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的社区事务、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工服务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事项,逐步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社会组织自律的综合监管体系。
2018年7月23日
领导签发:丁朝东
联系人及电话:秦颖 13803141817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