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6/2018-03708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发布机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承德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8-11-26   09时07分 浏览次数:

承德市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损失,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调查情况,经调查及分析、研究后,特制定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现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9.85人/平方公里。区内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跨坝上高原及燕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复杂。燕山中低山区,地势险峻,沟谷纵横;坝上高原区寒冷、干旱、风沙大,气候恶劣。交接型的地理位置使承德市成为全省生态环境脆弱和地质环境敏感程度很高的地区,即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并且具有灾种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类,本方案是指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区内呈与日俱增的趋势,给我市经济发展和国家财产、人民群众安全构成隐患。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全市共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1096处,其中已发生的地质灾害508处,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588处。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中造成人员死亡133人,直接损失8918.55万元。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和范围

崩滑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和丘陵区,威胁着城镇居民和公路、铁路等生命及财产的安全。近些年来,新建及改扩建的101国道、111国道、112国道、承栗公路等多条国家、省级公路及数十条县级、乡村级公路,因受地形限制,部分地段切坡形成人工高陡边坡,坡高一般为20~30m,最高可达60~70m,坡度一般在50~80°之间;修路削坡改变了斜坡外形,使其稳定性变差,在雨季受雨水作用易发生崩塌、滑坡,影响交通,伤及行人及车辆,是汛期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部分;山区村民建房因受地势所限,削坡以拓宽宅基地建房现象非常普遍,削坡过程又很少考虑边坡稳定要求,往往形成陡坎,绝大多数没有采取有效的护坡措施,陡坎稳定性很差,在汛期很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摧毁民房,伤及村民。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露天开采中忽视了对边坡稳定性的要求,造成边坡坍塌,威胁采矿工人的安全。修路、建房和露天采矿活动引起边坡稳定性变差诱发的崩塌、滑坡是山区地质灾害最具体的防治对象,涉及的行人车辆、居民和采矿工人是最具体的受灾对象。

地面塌陷及其伴生地裂缝灾害的发生受采矿方式、上覆岩层厚度及强度、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地面塌陷及其伴生的地裂缝已造成营子煤矿区、寿王坟铜矿区、松树台煤矿区、杨树岭煤矿区及庙梁煤矿区等主要矿区房屋开裂,公路变形,出现塌陷坑和地裂缝,尤其在雨季给该区域内的居民、车辆行驶构成很大威胁。

本市采矿业发达,弃渣、尾矿随意堆放现象严重,部分沟谷严重堵塞,多数弃渣堆、尾矿坝稳定性很差,在降雨等诱发作用下可能滑塌,产生崩塌、滑坡灾害,或堆积物随山洪冲出沟谷而形成泥石流,危及下游村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德市南部的兴隆、宽城一带的长城沿线,丰宁凤山一带及隆化县大部,以及围场镇西山一带,山峰陡立,在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地形雨,且强度大,尤其长城沿线是我省少有的暴雨多发区,是泥石流灾害的重点防治区。

三、地质灾害防治

我市是全省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较多的地区,每年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自然灾害损失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措施制定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防治步骤:①监测、预测、预报,准确判定灾害点的稳定性,划定受威胁的范围、对象;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撤离或工程治理措施;③多方案比选。

今年共确定120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段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段,其中泥石流73处,崩塌26处、滑坡12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9处。共威胁人员11028人、房屋9852间、干线公路2426米、农田5422亩、威胁资产21246万元。确定了市、县、乡、村、监测人五级群测群防网络系统,制定了一般治理措施(详见附件2、附件3)。

1、崩塌灾害的防治。

本市有26处崩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削坡修路或建房引发。建议采取监测、削方减载、定期剥落危岩体、坡面防护或支挡等措施进行治理。

2、滑坡灾害的防治。

本市有12处滑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小型土质滑坡,碎石土在降雨诱发作用下沿下伏基岩面下滑。建议采取监测、避让、削方减载、排水、支挡等措施进行防治。

3、地面塌陷的防治。

本区有9处地面塌陷重要地质灾害患点,均为采空塌陷。因采矿所引发,密切监测房屋裂缝位移、地面变形及采空区岩土体变形破坏,根据变形监测结果,预测塌陷变化趋势,有计划地撤离受威胁的住户和设备,设立警示牌,禁止在塌陷区内搭建构筑物。

4、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本区有73处泥石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加强监测,清除淤塞铁路、公路桥的松散物,增大桥梁泄洪能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地质环境。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预防的领导工作,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监测、值班、撤离、救护制度。各级职能部门要为地质灾害的防治作好充分的准备,要在汛期之前检查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的准备情况。检查预警报险设施是否完善、人员撤离路线是否通畅、值班人员的安排是否到位及救灾资金保证情况等。在汛期由有关部门成立巡逻检查组,对重要隐患点定期检查,尤其在暴雨或连续降雨来临之前,更要加强巡逻检查。

有关部门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有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协助政府搞好抢险救灾工作。

要进一步落实汛期值班制度。有关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公开值班电话。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村、乡镇的监测、预防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及时进行监视和监测,确保信息畅通。

要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如果发生地质灾害,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速报工作,以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及时组织调查和应急处理。

附件一:承德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二:承德市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览表

附件三:承德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信息表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件一

承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宋立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郎俊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邢书印 (市国土资源局长)

成 员:佟伊民 (市发改委副主任 )

窦立新(市民政局副局长)

杨玉艳(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 义(市交通局副局长)

贾珍山(市建设局副局长)

宋秀清(市水务局副局长)

李革生(市防汛办主任)

徐振山(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晓东(市财政局副局长)

殷明慧(市环保局副局长)

李连郡(市卫生局副局长)

苏子利(武警承德支队副支队长)

李云强(市气象局副局长)

李思泉(市旅游局副局长)

黄秋成(承德市供电公司副经理)

杲明哲(承德市网通公司总经理)

曹金岗(承德市安监局副局长)

孟昭云(市农业局总农技师)

刘荣利(市地震局副局长)

承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李占洋

副主任:张治河

成 员:于明东 陈立武 王 臣 余有强 陈树君 李秀香 薛 松

值班电话:0314 –2259830、0314-2259855 (白天)

0314- 2259801 (节假日、夜间)

附件:

承德市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览表.doc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