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在承德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2017-12-08   07时20分 浏览次数: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本网讯(记者李亚冰、关秋实)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 年来创造的“绿色奇迹”赢得了世界关注。这一喜讯,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承德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得知联合国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首次花落承德,我们林业干部深感骄傲。”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江表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遵从“先治坡、 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是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承德全域绿化、全民造林也同步大力度推进。森林面积从1962 年的545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417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9.2%上升到57.67%,成为华北最绿的地区。

    “塞罕坝三代人创业实践的先进事迹是承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缩影,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正在美丽幸福承德的旷世画卷上铿锵前行。”市环保局局长张建文说。他表示,打造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的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个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肩负全市环境保护重任的环保部门,我们要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坚持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建设者中,有来自全国多所大中专院校的127 名毕业生,其中33 名来自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前身承德农业学校。得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全校师生为之振奋。该学院党委书记杨宏说:“我院曾多次组织参与塞罕坝林场建设的老校友与师生座谈交流,把塞罕坝精神带进校园,引领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激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锤炼、成人成才。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为加快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从《新闻联播》中得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获得“地球卫士奖”,狮子沟国有林场副场长刘红梅感慨万分:“目前我们林场有林地面积为4.52万亩,其中3.54 万亩为不允许进行商业性采伐的生态公益林,作为林业人,我们既要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为榜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做好造林营林工作,为改善生态、绿化家园做出贡献,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将塞罕坝精神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塞罕坝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中传承不息。”

    “弘扬塞罕坝精神,需要激发听从召唤、不负使命的责任担当。”原平泉黄土梁子林场场长李文儒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在工作、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创造了人进沙退、绿荫蓝天的伟大业绩,事迹令人震撼,更值得我们所有林业人学习。

    “‘地球卫士奖’不仅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务林人的激励和鞭策。”全国劳动模范、闹海营村农民郑淑芳,用自己的青春执着造林30 余载,植树40 多万棵,绿化荒山3000 亩,以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把大黑山从水土流失的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宝库”。她说:“作为务林人,我们要时刻谨记,学会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坚守,以实际行动传承塞罕坝精神。”

(编辑:那然 来源:承德日报)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